共计 38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每经记者:文巧 每经编辑:兰素英
自去年 11 月末推出以来,全球备受瞩目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引发了一场全新的风潮。
根据《纽约时报》1 月中旬的报道,北密歇根大学的哲学教授 Antony Aumann 在为其开设的世界宗教课程评阅论文时,惊讶地发现一篇“班级最佳论文”。该文以简洁的段落、恰如其分的例子和严谨的论证,深入探讨了罩袍禁令的道德内涵。
然而,在 Aumann 的追问下,作者坦承该论文是由 ChatGPT 生成的,令他感到十分震惊。早在去年 12 月,《自然》杂志就曾对此提出警示,认为这种技术可能会对人类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潜在影响。
更具新意的是,根据美联社 1 月 25 日的报道,美国众议员杰克•奥金克洛斯在讨论建立美国 - 以色列人工智能(AI)中心的提案时,所宣读的两段演讲稿竟是由 ChatGPT 撰写的。
由此可见,ChatGPT 的每一次重大举动都能吸引全球的广泛关注。《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也进行了 ChatGPT 的测试,无论是复杂的量子物理问题,还是财经新闻的撰写,ChatGPT 都展现出卓越的创作和学习能力。
如此强大的工具,自然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美国的网络媒体 BuzzFeed、Meta 和微软近期纷纷向 OpenAI 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然而,随着 ChatGPT 影响力的逐渐上升,部分学者开始表示担忧,称“狼已经在门口。”
资本的涌入
实际上,Aumann 的遭遇并非个案。
据报道,美国许多大学的教授、系主任和管理人员,正在对课堂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应对 ChatGPT 带来的冲击。许多教授正在重新设计课程,更多地采用口试、小组合作和手写作业进行评估。最近,纽约和西雅图学区已禁止在其设备和网络中使用 ChatGPT,许多大学也在考虑采取类似措施。
根据在线课程平台 Study.com 对 1000 名 18 岁以上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 90% 的学生听说过 ChatGPT,89% 以上的学生使用 ChatGPT 来完成家庭作业,48% 的学生用其完成小测验,53% 的学生用 ChatGPT 撰写论文,22% 的学生用其生成论文大纲。
不仅教育领域受到影响,ChatGPT 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在各行各业的震动效应也在逐渐显现,众多行业巨头纷纷向 OpenAI 示好。
1 月 27 日,数字媒体公司 BuzzFeed 宣布将依赖 OpenAI 的技术以增强内容创作,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计划在今年让人工智能在编辑和业务运营中发挥更大作用。此消息发布后,BuzzFeed 的股价飙升近 120%。
当天,亚马逊内部的 Slack 消息显示,ChatGPT 已被运用于多个工作职能,包括回答面试问题、编写软件代码和创建培训材料等。
一名员工在 Slack 上透露,亚马逊云服务部门(AWS)已成立一个小组,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对其业务的影响。经过测试,该团队发现 ChatGPT 在解决 AWS 客户支持问题上表现“相当出色”。它能为 AWS Aurora 数据库工程师撰写故障排除指南,并有效回应“复杂”的支持问题,同时还能“理解客户的商业目标”。
1 月 26 日,有外媒报道称,Facebook 母公司 Meta 也将向 OpenAI 支付数百万美元,为其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生成创作者内容。
1 月 24 日,微软宣布将向 OpenAI 进行为期数年的投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微软希望在其产品中更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这笔投资显示出微软正在投入大量资源,计划将人工智能软件整合进其产品系列,包括设计应用 Microsoft Designer 和搜索引擎必应,同时也将支持 OpenAI 在微软 Azure 云平台上运行各类产品所需的计算能力。
日活跃用户超千万,交互与学习能力强劲
根据 ARK 风险投资公司首席未来学家 Brett Winton 的统计数据,ChatGPT 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日活跃用户已突破千万。而同样曾引发轰动的 Instagram 则需要整整 355 天才能达到这一成就。
Winton 在推特上指出,日活跃用户超千万意味着 ChatGPT 的月用户数至少在两千万以上。他甚至怀疑这些数据的样本偏差可能低估了其实际渗透率,认为这一数字可能更高。
在刚推出时,ChatGPT 仅用 5 天便突破了百万用户,而奈飞则花费了 3 年半才达到相同用户量,Facebook 在上线 10 个月后才突破 100 万用户,Spotify 也需要 5 个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用户分享的截图中,ChatGPT 不仅能够流畅对话,甚至能进行诗歌创作、文章撰写和编码……似乎无所不能。那么,ChatGPT 的用户体验究竟如何呢?
在这一疑问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 ChatGPT 进行了简单测试,要求其用一个文学故事解释量子物理学的概念,ChatGPT 迅速给出了回应。
起初,ChatGPT 讲述了一个关于国王探索量子物理奥秘的故事,并未对概念进行解释。在指出其不足后,ChatGPT 很快调整了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个名叫蒂米的小男孩,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喜欢在夜晚仰望星空,渴望了解宇宙的奥秘。一天,他在家后面的树林探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洞穴,似乎散发着异乎寻常的光芒……”ChatGPT 的故事开头流畅且充满悬念,随后在文末给出了量子物理学的简单概念。
随后,我们切换到中文模式,请求其翻译新闻短消息,ChatGPT 同样能很好地学习并纠正翻译方式。
在新闻写作方面,ChatGPT 同样展现出其卓越的写作与总结能力。我们让其撰写有关美联储加息及其对全球市场影响的新闻,并要求其模仿标准新闻格式再次撰写,ChatGPT 迅速完成了任务。
显然,ChatGPT 在人机交互体验及学习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对此,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车万翔在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ChatGPT 打破了传统思维的范式——以往的人工智能是针对特定任务训练模型,而 ChatGPT 则是针对多种任务进行训练,试图将多任务转化为问答形式。如果多任务能够转化成这种形式,就消除了任务之间的壁垒。打破这种思维模式后,便可以为这些任务标注或生成大量数据。
然而,ChatGPT 目前并未联网收集信息,其学习和获取的信息截至 2021 年,因此在信息提取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 ChatGPT 偶尔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例如,询问苹果手机最新型号和诗人北岛时,它给出的答案均不准确。
车万翔曾表示,答案偏差是一个“固有的问题”,也是大型语言模型在技术上面临的一个固有挑战。他认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让 ChatGPT 在提供答案时,尤其是涉及事实和知识的回答中注明来源。
哪些职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据《今日美国》报道,从谷歌搜索引擎到 Alexa、Siri 等数字助理,再到 ChatGPT,这种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目标在于重塑各个领域,完成信息撰写、内容创作、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研究、法律文件等繁重工作。
ChatGPT 的快速普及可能会颠覆多个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副教授 Chinmay Hegde 指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设计和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某些职位面临被 AI 取代的风险。他同时表示,ChatGPT 目前的表现“非常优秀,但并不完美”。
以新闻行业为例,早在 2020 年,卫报就尝试让 GPT 软件撰写一篇文章,结果评价褒贬不一。“复制编辑显然是它的强项,能够总结并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这一点做得相当出色,”Hegde 表示,但一个主要缺陷在于该工具无法有效进行事实核查。
那么,BuzzFeed 为何看到了与 OpenAI 合作的潜力呢?《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查阅 BuzzFeed 官网,发现其许多文章标题如《50 美元以下的 50 件好货》,ChatGPT 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确实能够为此类内容的创作提供帮助。
在教育领域,《纽约邮报》指出,教授和教师可能会被人工智能课程所取代。 实际上,去年 12 月,《自然》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名为《ChatGPT 能写优秀的论文——教授应该担忧吗?》的文章。英国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学者 Sandra Wachte 担心,若学生们开始依赖 ChatGPT,这不仅是“外包”了他们的论文写作,甚至还会“外包”他们的思维能力。
然而,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Arvind Narayanan 却认为,ChatGPT 尚未具备批判性思维或推理能力,这可能会促使学生更加独立思考。
在金融领域,戈利萨诺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博士 Pengcheng Shi 认为, 华尔街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裁减大量职位。“我坚信(它会影响)交易领域。在一家投资银行,毕业生通常需要花费两三年时间进行重复性的 Excel 工作,而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完成这些任务,”他解释道, 但在关键的金融和经济决策方面,机器仍然难以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ChatGPT 引发了许多新的伦理问题。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 Emily Bender 指出:“OpenAI 在数据使用方面的透明度远远不够,若用户输入的数据被用于训练,我预计企业会思考:在广泛使用 ChatGPT 几个月后,是否可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获取公司的机密信息?”
“这不是狼来了,”Pengcheng Shi 总结道,“狼早已在门口。”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