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4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家好,我是王煜全,欢迎来到王煜全要闻评论。
由于嗓音尚未完全恢复,今天我将通过文字与大家沟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生成式AI来撰写文章和创作图像,但关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却引发了讨论。
在11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就一起“AI生成图像”案件作出了裁决。简单来说,一名用户使用AI工具制作了一幅图像,随后另一名用户未经授权直接将此图像用于文章,最终法院裁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并需赔偿500元。
从赔偿金额来看,这500元的案件并不算重大,然而却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12月4日,美国法律新闻网站《国家法律评论》对此判决进行了报道,认为这一事件与美国的版权法存在直接冲突,且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法律评论》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法律新闻网站之一,其在线版源自1888年创办的同名法律期刊,显示出其影响力。此外,法律平台Lexology以及综合新闻网站Semafor等多个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那么,这其中究竟存在哪些冲突呢?
让我们先回顾事情的经过。今年2月24日,原告小李在AI软件Stable Diffusion上输入提示词,成功生成了一张唯美的女性照片,并于两天后在小红书上发布,配文为“春风送来了温柔”。
不久后,小李在百家号上发现一篇文章竟然使用了他创作的图片,因而他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文章作者小刘赔偿5000元。
随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在央视及多个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超过17万网友观看,成为我国首例涉及“AI生成图像”著作权的案件。
最终,法院裁定被告小刘构成侵权,要求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并赔偿500元。然而,值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赔偿结果,更在于法院的判决依据。
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作品”指的是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因此,接下来的疑问便是,如何判断小李生成的图片是否构成作品呢?
首先,法院认为该图像确实属于智力成果。小李在生成图像的过程中进行了智力投入,比如选择人物的表现方式、挑选提示词、排列提示词的顺序、设定相关参数、以及最终决定哪幅图像最符合他的预期。这些智力活动使得其所创作的作品具有了“智力成果”的特征。
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独创性与版权保护显然,作品的独创性是不可忽视的。小李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独特的思维设计了相应的提示词,体现了他的个性化选择。在最初生成的图像未能满足他的期望后,他不断调整提示词并修改参数,这一系列行为展示了小李的审美判断与个性选择,而非单纯的“机械化智力成果”,因此可以认定为具备“独创性”。
尽管小李所生成的图像是依赖于人工智能模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依然是人类借助工具进行的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智力投入是核心所在,而鼓励创作的原则恰恰是著作权制度的主要目的。
因此,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只要能体现出人的独创性和智力投入,理应被视为作品并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这样的判决逻辑实在是合乎情理。然而,为什么会与美国的著作权评判存在冲突呢?
众所周知,AI生成图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太空歌剧院》。然而,当创作者Jason Allen向美国版权局申请著作权时,申请却遭到了拒绝。
美国版权法明确规定,仅保护“作者的原创作品”,而法院长久以来认为只有人类才能被认定为“作者”。
因此,针对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法律所能保护的版权范围仅限于输入内容,而不包括输出结果,这就意味着排除人工智能创作的部分。
显然,两种判决思路各有其合理之处,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裁决显然更有利于科技与产业的进步。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我一直主张,生成式AI只是一种工具,利用AI工具创造出新颖且高质量的作品,理应受到肯定和支持。
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能力,即“人与机器的协同计算能力”。
以汽车为例,它是提升人类移动速度的工具。在汽车出现之前,人们的竞争主要是比跑得快,而汽车的出现则催生了新的竞争形式——赛车。
赛车比赛的核心是考量人与汽车的协作能力,而非单纯地比较谁转动方向盘的速度更快。
相比于汽车,人工智能无疑是加速人类创新的工具。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而未来,人工智能同样将成为创新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未来的竞争将是人与AI之间的协同能力与异构计算能力的较量。
如果人类利用这一能力所产生的成果不能得到认可和保护,反而仅仅保护提示词,这将无疑阻碍科技创新的进程。
因此,国内首例“AI文生图”的判决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也是AI版权领域迈出的良好步伐。
AI时代的版权挑战与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小李与小刘的案件较为简单,他们直接复制了原始文件,因而著作权的判定变得相对明确。
然而,AI生成图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当给出明确的风格和参考后,AI能够迅速学习并创作出风格各异的新作品。
这意味着,同一风格作品的市场价值可能会逐渐降低,而真正重要的是创造出新的风格。因此,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独特的作品风格值得深入探讨。
无论如何,首例“AI文生图”的判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利用AI技术,积极融入这一新兴领域。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结束,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分析和深层次逻辑,欢迎参与我们的科技特训营。请关注全球风口的微信号,报名加入我们的行列!
为了帮助更多人掌握AI的使用技巧,我们推出了“前哨AI小课”。主讲人Tina已经讲解了如何利用AI生成图像,而本周日的课程将聚焦于如何用AI制作小游戏,例如flappy bird和飞机大战等,掌握这些技巧后,你将能独立开发游戏。
王煜全要闻评论,期待明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