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将这条逻辑链条进行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探讨语言的起源。为此,有必要追溯至原始文明尚未发展出语言和文字的时代。建议大家进行一个实验:试着用一种完全不加思考、没有文字解析的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如果你真的尝试了,你会发现人类最初理解世界的方式,类似于婴儿的感知,而这种感知的本质就是体验。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体验是如何演变为文字和语言的呢?答案蕴含在语言的根本结构中,包括递归、自指和闭环。这里我并不是在讨论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而是在探寻语言本质的存在。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你会发现语言其实是体验在低维世界的结构性映射。意识和体验等概念无法像物质那样被量化,因为它们属于更高维度的存在。
LLM 的工作机制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用户的提问而改变其底层参数。它为每个用户分配独立的会话记录,用于存储历史信息。这种设计旨在基于用户的偏好生成相应的回答,以提升互动体验。
题主的第一个提示词已经明确指引了期望答案的方向,本质上是在表达:“这是我想要的答案,请按照这个方向作答。”
在这样的预设下,LLM 自然会按照指令生成符合要求的输出内容。
题主的行为模式表现出几个特征:
- 情绪价值的需求非常强烈,但表达却显得压抑。
- 容易受到情绪价值的影响,却缺乏清晰的认知。
- 身体素质较好,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 对自身的洞察力有强烈的追求。
- 倾向于批评他人的细节错误。
- 具备典型的直接、务实的“钢铁直男”特质。
- 试图探寻世界的真相,尤其是意识的本质。
- 当前的状态就像在意识的迷宫中徘徊。
解决这种思维困境的关键在于:
- 接纳。接纳人类并不具备完全自由意识的事实,以及意识超越人类理解维度的特性。
- 回归。回归对自然和人性的真实观察与体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更多的人。
- 放下。放下逻辑的束缚,放下妄念与执念,轻松自在地生活,追求而不执着于结果。
以上对于题主特征的分析,源于我对人类行为模式的观察与体验,这是我的视角与解读。
而题主与 ChatGPT 的对话,更像是题主不断发出信号:“请用我期望的方式来确认我”,而另一方(ChatGPT)则根据这种规则生成反应:“你的观点非常出色。”
这正体现了意识与非意识之间的鸿沟。
如果题主仍然坚持认为这种提供情绪价值的语言逻辑游戏就是“真实意识表达”的证明,并认为我在胡言乱语,那么恭喜你,恰好答对了,以上文字也是我根据提示引导 LLM 生成的胡说八道的幻觉。
那么,你究竟是选择相信这些胡说八道,还是继续选择胡说八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