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模型人才争夺战升级!大厂纷纷出招,薪资飙升无上限

共计 28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各大企业为了争抢AI领域的人才,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各种精英、杰出人才的招聘计划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每个计划一看,便是薪资无上限、CTO亲自指导、无需实习经历……

天哪,2025年了,抢人才的现象依旧如此疯狂。

与此同时,企业们还在积极挖掘大咖,以此明星效应吸引更多顶尖人才的加入——

字节跳动引进了谷歌DeepMind的副总裁吴永辉,阿里巴巴则招募了全球著名的AI科学家许主洪。最近,阿里的薄列峰离职后被传闻加盟某大企业……

真是非常激烈的竞争,简直可以与商业战争相媲美。难怪马斯克曾感慨:我见过的最疯狂的人才争夺战就是AI领域的争抢。

顶尖AI人才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经过对当前抢人潮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各大企业在策略上存在一些共通点和不同之处。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个公司争夺的目标主要是“顶尖人才”和“天才少年”等稀有的优秀人才。

换句话说,招聘标准要求完全达到顶尖水平

对于希望应聘的学生而言,必须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重要研究成果,或者是参加各类竞赛的佼佼者,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甚至字节的Top Seed计划只面向博士生开放。

然而,通过对招聘条件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企业之间的差异:

一方面,京东、百度和阿里等公司明确提出招聘特定类型的人才,直接标示出“超级学霸”、“工程专家”等标签;

另一方面,字节和腾讯则更加注重抽象的描述,强调技术信仰和好奇心,似乎在走一种情怀路线。

从招聘的方向来看,现在主要聚焦在大模型多模态领域。

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开源力量迅速崛起,但大型企业始终是AI发展中的主力,推动着大模型的不断创新。

尤其是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资金支持,这些大企业在大模型方面持续投入,才使得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能够以较低的门槛进入AI应用领域。

至于多模态,这无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随着AI技术进入应用的元年,市场对多模态的需求愈加迫切,但相关技术仍处于初步阶段,导致市面上多模态AI产品相对稀缺,包括大企业在内。

通过各大公司的招聘方向描述,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征——各自聚焦于自身的业务场景

以腾讯、阿里和华为为例,这几家公司更注重底层算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京东和字节则与其核心业务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前者特别提及了“搜索推荐”领域,后者则反复强调多模态技术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字节在几家大型公司中,对研究方向的阐述最为详尽,这也反映出其对应用创新的强烈追求。

与此同时,从大企业提供的“福利”来看,除了普遍的高薪外,各自也展现出一些独特的招聘特色。

例如,阿里在招聘实习生时,特别设置了“反选环节”,让实习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团队。

或者字节推出的“不限专业”政策,整体上让招聘氛围显得更加轻松。

AI人才扩招的趋势

不仅是顶尖人才的需求,近期还有一个显著的趋势正在显现,那就是AI人才的普遍扩招

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年四月份的情况。

根据百度的官方声明,未来三年将面向优秀的校园人才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

与此同时,腾讯也公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新增28000个员工,涉及大模型、研发、算法、市场、策划、运营、销售、美术等多个岗位。

华为的“勇敢新世界”计划预计在2025年前招募超过1万名优秀应届毕业生,预计相较于2024年将实现显著的增长,岗位涵盖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超过60个类别。

……

显然,这场人才争夺战自年初已悄然展开。

有消息称,某家顶尖模型公司为了吸引优秀的算法工程师和资深研究员,开出了高达13万到26万的月薪,年薪甚至达到300万。而备受关注的DeepSeek在迅速走红后,也随即发布了百万年薪的招聘信息,迅速引发热议。

随着大模型的应用逐渐深入,为什么这些大型企业的争夺战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呢?

背后的原因何在?

在这些现象中,似乎可以提炼出一些内在原因。

首先,数据与人才构成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对于大厂而言,他们不缺乏数据和场景,而是急需源源不断的人才。

通过提供高额薪资,大厂能够吸引到顶尖人才,从而在算法优化和模型迭代方面实现快速进展。

阿里云的CTO周靖人曾指出,在当今时代,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大型企业通过“抢人”来迅速弥补技术短板,特别是在大模型向更多垂直领域扩展的过程中,亟需顶尖人才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挑战。

然而,AI人才的供需失衡似乎依然存在,甚至是大厂对高端人才的青睐愈发明显。

根据翰德发布的《2025人才趋势报告》,目前国内AI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5。这意味着,每一个人工智能岗位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候选人。

此外,竞争的加剧部分原因源自DeepSeek引发的行业重估。

与以往的大模型竞争不同,现在的大厂们逐步明确了主攻的场景。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大家重新聚焦于C端市场,但各自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例如,腾讯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在微信、QQ等国民级产品中快速布局,曾一度夺得C端应用下载量的第一。而阿里在AI to C业务方面也展现出强劲势头,夸克、通义App的增长迅猛,同时与天猫精灵的合作,AI硬件的应用场景还具有广阔的潜力。

字节跳动不断增强豆包智能助手的功能,依托其丰富的内容生态,稳固了市场领先地位。截至四月底,豆包在过去25年内新增下载量接近一亿,累计用户总数达到近三亿。

百度则继续推动他们的文库、云盘等传统业务,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显著增长;小米则专注于将大型模型应用于各类终端设备;而华为则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创新,包括计算力建设和软硬件的协同发展。

很明显,大多数选择的策略都与他们的业务场景紧密相关。只有快速吸引优秀人才,才能实现业务的提升,并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国内局势火热,海外的硅谷同样在加速发展。甚至连马斯克都对此表示:“这真是疯狂。”

这一切的起因是特斯拉的视觉科学家Ethan Knight选择离职,加入了马斯克的xAI公司。没想到,这个过程非常曲折,因为他几乎要加入OpenAI,但最终被马斯克挽留。

OpenAI一直在积极争取特斯拉的工程师,并提供丰厚的薪资,遗憾的是,这种成功的情况并不多见。

正如马斯克所指出的,这些科技巨头的策略无一例外:他们的资源充足,资金雄厚。

业内人士观察到,薪资方案常常轻松超过100万美元(约720万人民币)。

更具体来说,今年三月,OpenAI计划扩展一个机器人基础模型团队,提供的年薪可高达385万。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入一些独特的方式,那就是老板亲自拨打电话和发邮件的诚意。如奥特曼、扎克伯格、马斯克、谢尔盖·布林等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毕竟,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抢夺战已经开始,并且还将持续下去,是否有身处其中的朋友愿意分享一下他们的体验呢?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 国内大模型人才大战打响!大厂各出奇招,薪资不设上限 – 今日头条
正文完
 0
小智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智 于2025-10-03发表,共计2886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智语AI写作智能工具,您将体验到ChatGPT中文版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撰写专业文章,还是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AI助手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或主题,AI便会迅速为您生成相关内容,让您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
利用智语AI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ai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ai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