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4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邵萌)在这个毕业季,学术论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虽然大多数教师承认AI在论文写作中的辅助作用,但如何合理使用以及防止过度依赖,正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挑战。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利用AI工具来辅佐论文撰写。调查显示,对于学生使用AI撰写论文,21%的受访教师表示支持,58%的教师则表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仅有21%明确表示反对。
当被询问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时,46%的教师指出学生存在“对AI生成内容的过度依赖”。
在论文指导和审核过程中,高校教师如何识别AI生成的内容呢?报告指出,64%的教师会关注论文的整体逻辑性和语言风格的一致性,这是他们辨别AI生成内容的主要方法;其次,通过问答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的教师比例为51%。
值得注意的是,41%的教师表示会使用专业的AI检测工具。然而,检测工具的局限性也需引起重视。据媒体报道,像《荷塘月色》这样的经典作品曾被误判为AI生成,而一些大学生的原创内容则被错误标记为AI生成。这表明目前的AI检测技术尚未成熟,单靠工具可能导致对原创内容的误判。
除了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挑战外,关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必要性讨论从未停止。报告显示,近半数(47%)的受访高校师生支持取消毕业论文,而超过三成(31%)则明确反对这一提议。
报告指出,本科论文与培养目标之间脱节是师生支持取消毕业论文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支持这一观点的教师中,有80%认为毕业论文与培养目标不符,而在学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6%。
本科生论文质量不佳也是支持取消毕业论文的另一重要原因。调查显示,75%的教师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存在临时拼凑和质量粗糙的现象,认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在学生中,这一比例为44%。
在谈到可以采用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时,75%的学生希望学校采取实践项目类的考核方式,例如毕业设计和创新成果转化,如专利、创业项目等。此外,课程研究类(如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和职业技能类(如实习报告、职业技能认证、资格证书、行业竞赛等)的考核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学生的支持,选择比例分别为44%和42%。
然而,报告也提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仅有41%的教师表示本校已构建更具弹性的考核体系。在这些考核中,采用实践项目类进行毕业考核的比例最高,达69%;而职业技能类和课程研究类等考核方式则分别占39%和28%。
报告强调,当前高校师生围绕本科毕业论文的讨论,实际上反映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与时代需求之间的互动发展。随着AI技术的进步,知识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就业市场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应当通过“多元评价”来打破“唯论文”的单一标准,使不同成长路径的学生能够在适宜的评价体系中培养核心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