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2025年,职场人士最热烈讨论的话题无疑是AI是否会取代工作。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博士生于9月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利用近十年的真实数据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比你预想的更加严峻和现实。
这篇名为《生成式AI:一种偏向资历的技术变革》的研究相当重要,研究团队分析了2015年至2025年间,美国约28.5万家企业和6200万员工的招聘与简历数据,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采用生成式AI的公司对不同层次员工的态度有何差异?
1、
研究者们巧妙地将招聘“AI集成师”的公司划归为“AI采纳者”,结果显示,这类企业大约占总数的3.7%,而到了2023年,数量增长得异常迅猛。
更为震惊的发现隐含在数据之中:2023年之前,初级员工和资深员工的岗位数量均衡增长,但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使用AI的公司中初级员工的数量骤减7.7%,而资深员工的岗位却仍在增加。
更重要的是,这一变化并非因裁员增加,而是招聘活动出现了明显减缓,这些公司每个季度招募的初级员工减少了3.7人,离职率反而更低,内部晋升的机会却显著增多。
简言之,企业并非想要淘汰老员工,而是根本不打算招聘新员工。《华尔街日报》7月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招聘公司的高管透露,客户几乎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年轻人从事的工作被AI迅速且高效地完成。
在营销行业,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显露,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悄然上升,而年轻人的整体失业率却显得相对平稳,问题的根源正是在于此。
2、
批发和零售行业首当其冲,使用AI的企业中,初级员工的招聘数量比不使用AI的企业低了40%。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些领域的常规沟通、客户服务和文档处理,正是生成式AI的强项,新人所能完成的基础工作,机器能够迅速搞定。
更有趣的是学历带来的差异,研究中发现了一种“U型趋势”,受影响最大的既不是顶级名校毕业生,也不是学历最低的群体,而是中等和中上等学校的毕业生。
顶级学生可以凭借核心能力生存,而学历较低的岗位则较难被AI取代,反而相对安全,夹在中间的群体则成为了最脆弱的部分。
这种现象所导致的后果远比暂时找不到工作更为严重。美国的研究显示,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主要源于起薪差距,后期的薪资增长速度反而差距不大。
如果AI将初级岗位完全取代,年轻人将失去职业起点,未来的收入差距只会愈演愈烈,职场中的“新贫富差距”或许因此被AI拉大。
3、
当然,也有人认为AI能够提升新人的工作效率,或许会反而增加招聘需求。
然而现实却是,AI能够直接替代的基础脑力劳动岗位实在太多——例如调试代码、审阅合同等,这些新员工的入门工作现在由AI完成得更加出色。
没有这些基础岗位作为跳板,年轻人又如何积累经验向上发展?职业阶梯的“底层”正在被AI悄然削弱。
不过不必过于担忧,毕竟目前明确使用AI的公司仅占3.7%,对整体就业市场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全面爆发的程度。
但这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IDC预测到2027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美元,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加入AI的行列。
哈佛的这篇论文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答案其实隐藏在趋势之中,AI所淘汰的从来不是“人”,而是那些仅能完成重复性工作的岗位。
就像那些资深员工所从事的难题解决和团队管理等工作,AI暂时还无法接管。因此对于年轻人而言,与其畏惧被AI取代,不如尽早跳出“重复劳动”的舒适区,培养那些机器无法掌握的技能。
毕竟,技术革新总是伴随着旧岗位的淘汰与新机会的创造。
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谁能够迅速识别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谁就能在时代的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会受AI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