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机协作的知识创造体系使得人们能够投入更多精力于创新思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如是指出。2024 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粤港澳数字人生产与驱动技术论坛于 12 月 14 日至 15 日在东莞召开。
本次论坛在广东省科协的指导下,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并由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活动邀请了多位院士及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专题报告,围绕“数字人”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那么,什么是数字人呢?这要从“元宇宙”谈起。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元宇宙,指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数字人则是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人类“分身”,他们能够引导现实世界的用户探索虚拟世界的丰富内容。
在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全球数字人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中国的虚拟数字人市场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4 亿元。
广东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2022 年该省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 6.41 万亿元,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腾讯、华为云、科大讯飞等企业均已参与虚拟数字人的生产,仅广州市和深圳市的相关企业数量就已超过千家。
数字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带来哪些变革呢?
刘焕彬指出,随着智能图书馆及 ChatGPT 等新型信息系统的涌现,人机结合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形成。这些信息系统具备“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将一部分人类的认知和学习型脑力劳动转移给这些系统,从而显著提升了知识交流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人等科技的创新。
云服务是元宇宙及数字人存在的基石。深圳技术大学的教授明仲介绍,研究显示当前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分配率已接近饱和,超过 80%,但实际利用率却不足 25%。他提出了一种名为柔性计算的新资源分配与调度方法,该方法集成了实时性能干扰检测机制,能够解决共享实例间因噪声邻居效应带来的性能问题,减少超过 33% 的计算资源消耗。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暨南大学教授翁健在报告中提到,隐私计算是应对数据安全流通挑战的关键所在,它能够在保护数据不外泄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他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平台,旨在推动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
本次论坛还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的科学技术奖、教育成果奖及论文奖等进行了颁奖,同时广东省人工智能通识虚拟教研室也在现场成立。
南方 + 记者 钟哲
通讯员 科记协
【作者】钟哲
广东科技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