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3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不妨让它自己来解答吧。
GPT-5 的实际使用体验及其显著进步
1. 发布日期与架构设计
- GPT-5 于 2025 年 8 月 7 日正式上线。
- 其采用统一的模型架构,结合了快速模型与深度推理模型,并通过智能路由机制在速度与精度之间取得平衡。
2. 上下文处理能力
- 支持极长的上下文:在 ChatGPT 端,最大可达 256,000 token,而 API 则可达 400,000 token。
- 能够处理整本书籍或跨多轮的复杂对话。
3. 多模态处理能力
- 原生支持文本、图像、音频,甚至视频。
- 多模态的输入输出过程更加流畅,无需切换不同模型。
4. 推理能力与效率提升
- 在编码、数学、医疗和写作等多个领域的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 事实错误率减少了约 80%。
- 输出的 token 数量降低了 50% 到 80%,效率更高。
5. 写作及健康相关应用
- 在文学创作上更加擅长结构组织和韵律把控。
- 在医学问答与临床诊断中,表现超越了 GPT-4o,能够提出关注点与反问,展现出“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助手的角色。
6. 安全性及个性化设置
- 减少过度迎合用户需求的回答,展现更高的诚实与透明度。
- 引入更安全的补全策略,在敏感话题上提供高质量的解释,而非简单拒绝。
- 支持个性化设置语气与人格特征,例如正式、支持型或讽刺风格。
- 还可与 Gmail、Google Calendar 进行集成,语音交互变得更加自然。
7. 专业领域的表现
- 医学:在多模态医学问答中,准确率超过了人类专家的水平。
- 教育:在课程设计、伦理推理和教学应用等方面表现优于以往版本。
- 放射肿瘤学:在特定场景下准确率达 92.8%,明显高于 GPT-4 的 78.8%。
- 编码:在基准测试中明显优于 GPT-4 系列,尤其在自动化修复及大型代码库理解方面。
8. 用户体验反馈
- 积极反馈 :在编码、医疗推理、长文档处理以及多模态任务中表现有显著提升。
- 不足之处 :部分用户认为创意写作的提升有限,情感共鸣及人性化对话不如之前“温暖”,整体更显冷静与理性。
- 也有评论指出,GPT-5 只是一次“渐进式改进”,而并非革命性的飞跃。
来源:知乎
原文标题:GPT-5 的实际体验如何?和之前相比有哪些明显提升?– 知乎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