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42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编辑 | 棱镜
在里德·霍夫曼的著作《AI 赋能》中,他提出了“超级能动性”这一概念,旨在挑战人们对人工智能仅仅作为工具的传统认知。
这一理念强调,AI 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完成特定任务,而是其作为赋能者的角色,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个人或团队打破能力的限制,充分发掘潜力。
当前行业的实际情况表明,许多企业仍将 AI 视为辅助工具,应用于智能客服、财务票据识别和会议记录等单一任务,未能有效融入整体业务流程。
然而,也有一些先锋企业正在超越这种局限,深入应用 AI 的“超级能动性”,将其整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通过人机协作来重塑用工逻辑,优化管理流程。
这种探索与数字人市场的迅猛发展相辅相成。根据 IDC 的报告,预计到 2026 年,中国的 AI 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4 亿元人民币,而作为其中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形态,数智员工正逐步从概念迈向可被感知和量化的实际成果。
1 从辅助转向协同,数智员工的价值提升
根据麦肯锡的《数字化劳动力白皮书》,数智员工被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人机界限,充分激活劳动力潜能的第四种用工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全职、外包和兼职员工,数智员工作为一种创新的劳动模式,核心在于技术驱动的业务能力,正在逐渐成为许多企业用工的新常态。
但在实际推进中,数智员工的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释放其价值的过程尚需突破瓶颈。
一方面,在复杂专业的场景下,许多数智员工目前仍无法实现全流程的贯通,通常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并且过度依赖人力进行操作。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组织生态的复杂性,各个业务领域各自为政,造成数据障碍和信息孤岛,再加上 AI 模型对场景理解的碎片化和动态适应能力的不足,使得 AI 系统难以在复杂业务环境中实现“数据流通 – 语义理解 – 动态执行”的闭环。
以会议管理为例,现有的 AI 工具可以缩短会议纪要生成的时间,实现文档标准化处理,但在议程策划、跨部门任务分配及执行进度跟踪等环节仍依赖人工协调,形成了明显的应用碎片化。
这种局部的优化而非系统性的重构,使得数智员工无法突破传统用工模式的根本局限,反而由于人力介入的增多而加大了流程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数智员工的概念最初主要应用于行政、人力资源和财务等职能岗位,工作内容多围绕固定的标准操作流程展开,标准化程度高且重复性强,核心诉求主要集中于成本控制。
然而,在销售、企业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数智员工的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这些核心岗位的工作既包含事务性任务又具备创造性,既需要数智员工处理日常事务,也需要借助数据分析、需求匹配等来提升业务能力,实质上是对核心岗位人效的深度优化。
例如,在传统销售岗位中,线索筛选、客户跟进记录和基础报价生成等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而现有的 AI 工具多侧重于简单的客户信息整理,缺乏跨行业的知识储备,未能深入参与业务决策。这种应用的失衡,使得数智员工难以触及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链条,无法发挥其“超级能动性”的技术潜力。
在认知层面,作为新兴事物,数智员工面临着社会接受度不足的挑战。毕马威的《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显示,尽管 77% 的受访企业已在使用 AI 工具,主要用于提升效率、创新和决策质量,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仍对 AI 保持谨慎态度。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从更深层次看,管理 AI 员工可能比管理人类员工更具挑战性。这种矛盾心态直接制约了数智员工的深度应用。
2 跨行业实践,数智员工的深入应用探索
针对数智员工普遍存在的行业痛点,华为云与深圳今日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日人才”)展开了深度合作,创新人机协作模式,寻求突破。今日人才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科技公司,也是数智员工的开创者。
在昇腾云服务与华为云 MaaS 算力的支持下,双方联合创新,打造了今日人才数智员工大模型,围绕 AI 大模型技术的攻关与创新应用不断进行探索,孵化出具备深刻理解多领域、多任务的自我成长能力的“数智员工”产品。
华为云的 MaaS 算力为复杂业务场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而今日人才则通过在招聘、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实践,验证了其在场景理解和能力迁移方面的有效性。
最为人所熟知的合作成果是深圳市福田区引入的“政务数智员工”。首批上岗的 70 名政务数智员工,能够满足 240 个政务场景的需求,覆盖了政务服务的全链条,实际服务群众超过 2 万人次。
这些“AI 数智员工”在提高政务办公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例如将整体行政效率提升了 20% 以上,民意诉求分类准确率从 70% 提高到 95%,在招商引资方面则提升了企业筛选效率 30%……
正因政务服务流程复杂、场景多样,今日人才的核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为其推出两款专家级数智员工产品“会议大师”和“销售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技术层面看,数智员工的逐步演进与复杂场景的全流程贯通,依赖于华为云在 Tokens 服务、安全性和本地化部署等方面提供的一整套支撑体系。
以销售大师为例,基于 CloudMatrix384 超节点,华为云的 Tokens 服务通过 xDeepServe 架构创新,实现了单芯片最高 2400TPS 和 50msTPOT 的超高吞吐与低延迟性能,使得销售大师能迅速提取和分析线索中的预算金额、决策人、项目周期等关键数据;华为云的 Tokens 服务还支持接入主流大模型及 Agent 平台,为销售大师提供丰富的知识图谱构建和需求结构化拆解能力,提升方案的精准度和适应性,助力顺利推进合作。
无论是销售数据还是会议数据,均对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华为云的专有云和本地化部署方案,通过多层级加密和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数智员工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这种方式既降低了适配成本,也减少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人才通过人类思维来构建数智员工的培养与管理体系: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技能训练,再通过入职培训增强岗位适应性,最终结合场景化训练提升实战能力。在这一体系下,数智员工的岗位技能执行逻辑与思维路径可实现迁移,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模块也能跨公司、跨行业通用,从而实现持续进化,随着实践不断积累和升级。
这得益于与华为云的技术合作突破,使得数智员工作为更高层次的智能体,能够直接融入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效承接从基础事务到核心业务的多元需求,凭借其可迁移、跨领域的能力,促成数智员工从“辅助工具”向“协同伙伴”的转变,真正实现从成本中心向增长引擎的转化。
3 重构人力价值,而非取代人力
华为云与今日人才的合作,为数智员工的深入应用和持续创新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行业范本。
更进一步来看,数智员工的价值提升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同时也通过推动企业用工逻辑的转型、构建生态协同模式,加速其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一方面,数智员工可以引发企业人力结构的深度调整。引入数智员工后,重复性和事务性工作将由其承担,人类员工则专注于战略规划、客户沟通等需要情感与创造力的任务。这一转型在招聘、政务等领域已有成功案例,未来有望成为企业优化人力配置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国产化底座 + 场景化训练”的协同模式构建了一个可复制的生态范式。随着华为云 Tokens 的不断迭代,与数智员工的结合将愈加紧密,并将其工作岗位和基于业务场景的应用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协助更多企业实现业绩提升和智能化转型。
此外,考虑到政务数据的敏感性与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需求,数智员工的技术前提必须是“安全可控”。华为云的全栈国产化能力,从基础设施到服务器、中间件和云服务,均实现了全链路的自主可控,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核心支持,同时推动更多数智化服务商选择国产化技术底座,促进行业向“自主、安全、可控”方向发展。
早在 2022 年,今日人才便入驻华为云商店,并上架多款联营商品。在华为云服务的生态体系中,聚集了适合各类场景的 AI 工具与服务,支持企业按需选择,降低技术整合成本。未来,华为云还将进一步拓展生态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让数智员工去做打工人,让人类员工去做温度人”,今日人才的这一口号与《AI 赋能》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将 AI 视为增强人类能动性的工具,而非替代人类主体性的存在,是理解其积极意义的关键视角。
数智员工的终极意义在于重构人力价值,而非颠覆人力。根据 IDC 报告,未来数字人将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实现智能化交互。到那时,人类将只需设定战略目标、提供关键价值判断并实施全程监管,聚焦于更高维度的价值创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步入人机协同进化、共同释放组织潜能的新时代。
今日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