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正在经历从“数字化”向“数据治理”的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员工”开始融入企业管理之中。
在 11 月 11 日举行的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与科大讯飞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 EBC 企业管理领域的“数字员工”。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研发平台总经理赵燕锡指出,数字员工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人格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主动感知环境并进行互动,适用于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仿佛具备了“人”的成长能力。
当日,港股数字板块表现活跃,金蝶国际上涨了 11.32%,浪潮国际上涨 10.4%,而科大讯飞则上涨了 1.68%。
根据 HRTechChina 即将发布的 2023 年 HR 科技趋势报告,数字员工将在 2023 年迅速进入职场。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员工走上了工作岗位,例如获得万科优秀新人奖的“崔筱盼”、招商局集团的“招小影”、浦发银行的“小浦”、桂林银行的小漓,以及中金财富的“Jinn”。
研究机构 IDC 的预测显示,到 2024 年,45% 的重复性工作任务将通过 AI、机器人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所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
根据定义,数字员工是通过“AI+RPA+ 数据 + 机器人”等多种技术深度融合而创造出的高度拟人化的新型工作者。iResearch 的报告指出,2020 年我国 RPA 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 20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96%,市场增长速度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
金蝶中国总裁章勇提到,目前大部分数字员工主要负责重复性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工作,这使得企业可以将“自然人”赋予更具价值的任务。现阶段,数字员工不仅在财税领域得到了应用,还扩展到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实现组织规划、编制测算、人才画像和标签等方式,未来将集成更多功能,形成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数字员工”团队。
具体而言,数字员工的能力已延伸至损益分析、回款分析和资金占用分析等复杂数据整理工作,能够对资金异常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充当“财务业务伙伴”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以来,这一领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去年 4 月,国外 RPA 领先企业 UiPath 在纽交所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 23%,交易总额超过 13.3 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IPO 之一。
在国内市场,众多头部科技公司纷纷进军数字人领域。2021 年,国内共计有 15 家厂商进行 19 次融资,总额超过 34 亿元,估值逼近 230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81.8 亿元。到 2025 年,全球 RPA 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225 亿美元。
金蝶中国的赵燕锡表示,企业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已进入第三阶段,逐步从原有的数字化、智能化迈向“数据治理”,即通过数据来管理企业。数字员工的出现,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并非是“替代”,而是“伴生”,未来每位企业员工都将配备一个甚至多个“伴生”的数字员工。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数字员工”在各行业的整体渗透率依然较低。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发展较为顺利的银行领域,数字员工的渗透率也未超过 10%,这表明未来“数字员工”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外,目前的“数字员工”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当涉及到复杂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时,往往需要人工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