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9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谷歌的困境可谓是自我设限的典范。它经历了一条名为“自毁之路”的曲折历程——
首先,发布了实验版,赢得了短暂的赞誉,热度维持了两天。
接着,悄无声息地将实验版放入 AI Studio,逐步耗尽了自身的关注度。
然后推出了正式版,虽然并没有显著的提升,还因为谷歌的对齐策略,导致模型的表现受到影响。
最终,大家发现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口碑开始迅速崩塌。
尽管谷歌内部汇聚了诸多聪明才智,但团队整体的决策却如同盲人摸象。
每个人都渴望像 o1/o3 这样的推理模型,至少在基准上看起来比较出色。然而,谷歌却仍在发布基础模型,且未能清晰地阐明“推理模型”与“基础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 DeepSeek 仅推出 V3,结果又将如何?毫无疑问,这将不会引起任何反响。
而 Gemini 2 Pro 的发布,显然与当前的主流叙事背道而驰。
谷歌现在亟需做的是:
——藏好底牌,孕育出 Gemini 2 Pro Thinking,尽管超越 o3 的可能性不大,但超越 R1/o1 却是轻而易举的。
现阶段的局势非常明确,谷歌必须首先突破 DeepSeek R1 这一关卡,彻底压低价格。
有时,看到谷歌的种种令人困惑的举动,令人匪夷所思,假如是理智的人——
① 要么不发布,要么直接推出正式版(供公众使用),切勿浪费技术储备的热度。——AI 的宣传本质上是用技术积累换取“舆论热度”,要么不做,就做就要做得大气而有力。OpenAI 对此深谙其道。
② 不要将模型置于 AI Studio,也不应采用奇怪的会员制度(例如一个月试用),要么全给,要么不予提供,这样只会让用户反感,自己也沮丧。
③ 如果技术上落后于人,就应当将价格压得更低,避免既赚不到钱,又无法打击 OpenAI 的发展。
④ 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加入开源阵营,待时而动,再寻求盈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