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该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 支持 92 种语言互译 :涵盖超过 92 种主要官方语言及重要方言,优质的翻译服务覆盖 95% 以上的全球人口,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语言交流需求。
- 高度可定制 :配备术语干预、领域提示和记忆库等专业翻译功能,用户还可自定义提示,这在复杂、专业或特定场景中的翻译表现上大幅提升。
- 低延迟与低成本 :采用轻量化的 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在确保卓越性能的同时,实现快速响应和低廉的 API 调用费用(每百万输出 token 低至 2 元),非常适合高并发与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景。
经过简单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
翻译方面的问题
1. 内容审查较为严格,API 文档中并未详细说明哪些内容会被拒绝翻译,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感到不安。
2. 上下文空间有限,仅为四千多字,且没有系统提示词的支持,这让人难以置信!
这意味着只能在 API 的一个参数中进行粗略的领域描述,几乎没有优化提示词的空间。上下文、文本背景、人物介绍和 few-shot 翻译示例等,几乎无法想象,只能适用于旅游翻译笔等场景,要求翻译的内容简单明了即可。
3. 尽管可以使用术语表,但只能包含译文,无法附加备注。这在某些特定的翻译任务中造成了困难,比如在人物名的术语中注明性别,以便使用合适的人称代词,这对较高标准的翻译要求来说是一个硬伤。
4. 由于输入的内容仅限于待翻译的文本,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大型模型,而是一个“会拒绝翻译的翻译 API”,无法完成其他任务,甚至不能满足一些输出格式化的需求,基本上只能用于纯文本翻译。
5. 测试了大杯的翻译效果,水平中等,存在错译,无法达到 chatgpt o1 的翻译水平,还出现了人物名拼音译错的低级错误,但价格并不便宜,作为一个单一翻译模型,费用与 deepseek 的非推理模式相当。
总结
这个产品对“翻译”的理解似乎仅限于随机抽取一句无背景、无语言环境的句子,然后输出另一个无背景、无语言环境的句子,完全是中学英语教师问“’ 值日生负责扫地 ’ 用英语怎么说”的简单模式。
这种认知水平让它在高标准翻译任务中毫无用处,无论是产品的设计用途还是评测手段,都显得极为离谱。
产品方面的问题
6. 单个账号每分钟查询总量仅为 60,这仅是主流生产模型的几十分之一,使用翻译笔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在令人困惑,难道这些大公司的程序员就不能做好一个简单的任务吗?没有一个能用的产品!
以上内容由 @yukooner 和 @通义千问 Qwen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