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百度文心一言的发布热潮: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每年的 2 月 14 日都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日子。今年,这一天国内众多主流媒体齐齐宣布接入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技术推出的生成式对话产品“文心一言”。这引起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好奇,他们纷纷询问如何接入和使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此次的宣布实际上只是百度与各媒体之间的宣传造势,相关产品仍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和调试中,最新消息显示,“文心一言”预计将在 3 月份正式上线。
这一热闹场景的背后,ChatGPT 的迅猛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款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ChatGPT 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和用户的关注,频频上热搜。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在处理各种交互问题时的自动反馈能力令用户惊叹,超越了 AlphaGo 在棋局上的局限,展现出更广泛领域的智能。同时,其用户增长速度创造了新纪录,从上线 5 天内用户便突破百万,到上线两个月用户超过亿次,再加上谷歌、微软等行业巨头的迅速反应,更使得 ChatGPT 的内容生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一现象其实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供需之间的矛盾。像 ChatGPT 这样出色的人工智能技术,尽管备受欢迎,但其访问依然受到许多限制。虽然国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迅速进步,但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尚未推出相关产品,这就导致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卖方市场”。基于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积累,百度决定推出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吸引了急需此类技术的媒体关注,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此,我有两点看法:
首先,这类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日益丰富。像 ChatGPT 和文心一言这样的语言大模型,属于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重要分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训练数据,创造性地生成内容。根据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向安玲教授的研究,AIGC 在多个应用领域中,传媒行业尤为引人注目。由于 ChatGPT 所用的训练数据有 90% 以上是英文,因此在中文领域直接应用时可能会遇到“人工智障”的问题。因此,期待文心一言在中文生成领域能够展现更强的创造力。要发挥这类技术的优势,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媒体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它可以辅助记者在主题策划、内容创作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和内容布局。与数字虚拟人技术和智能语音合成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人机自然交互的应用。同时,结合 AIGC 的绘图、视频和编剧等技术,将形成新的内容创作方法。在新媒体平台上,借助这些内容创作技术举办活动,不仅能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新媒体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其次,应当为初期使用可能出现的不畅做好心理准备。根据百度相关人士反馈,目前公司正在集结众多研发人员进行封闭开发与调试。无论是出于商业考量还是国家情怀,记者对此表示感动,百度在科技突破上所展现的努力精神值得赞赏。我们常说,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一般信息系统在最初上线时,遇到各类问题是非常正常的,ChatGPT 的上线也经历了不断的迭代更新,其背后的大语言模型经历了 GPT-1、GPT-2、GPT- 3 的多次升级,GPT-3.5 更是包括了一系列子模型,持续对参数进行调整和训练数据集的更新。之所以要不断迭代,正是因为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因此,大家在面对“文心一言”时需要更多的包容,以共同成长的心态来看待。不要因为其受到广泛关注和期待,就对刚上线时可能出现的不足进行讥讽。“文心一言”的诞生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从有到优的完善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就像呵护孩子成长一样。
责任编辑:刘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