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23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许多希望深入阅读的人,常常在 PDF 的第三页就放弃了。
剩下的文件通常会被收藏,归类为“待日后阅读”。然而,随着豆包昨日推出的 AI 播客功能,这些文件终于找到了一个更有效的利用方式。
只需上传 PDF、网页链接或论文,就能迅速制作出一段双人对话的播客:AI 提问,AI 解读,让那些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条理清晰、节奏感十足。
信息变得简洁,理解也更为迅速,豆包的 AI 播客与现代生活节奏愈加契合。我们还将本文转化为播客,边听边看,效果极佳。
复杂的论文报告,只需几分钟即能阐明
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打开豆包,点击或 @ 即可启用 AI 播客功能,然后上传 PDF 文件或网页链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暂不支持直接输入纯文本进行生成。
例如,我曾上传一篇近日热门的苹果英文论文:《思考的幻觉》。
整篇论文结构复杂、论点独到,普通读者可能难以适应术语的节奏,阅读至少要花费几小时。然而,豆包播客能够提炼逻辑、重组结构、模拟对话、生成语音,并自动配上封面,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完成,让人无需干预。
响应速度也是相当迅速,上传后立刻播放,体验非常顺畅。
豆包 AI 播客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并非单向的朗读,而是模拟播客中典型的 A/B 双人角色进行对话,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偶尔还会带点幽默,节奏活泼,不显得呆板。
多听几段后,你会发现它的内容节奏确实具备“播客”的特质。
开场会有简要摘要,提炼关键点,接着进入对话,展开解读,通过“提问—回答”“吐槽—科普”的方式,将原本抽象难懂的长篇文章变得生动易懂。
让 AI 进行对话固然简单,但没有人愿意听两个机器人的机械对话。这里面还涉及许多细微的细节,除了声音要自然外,还须模拟人类交流时常见的口吃、停顿和插入语,让我们感觉像是两个聪明友好的人在交谈。
这种互动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心理学中称为“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当声音充满互动、节奏感和情感时,听众的注意力会更自然地被调动,从而增强参与感。
这也是豆包 AI 播客相比于传统朗读工具更容易吸引听众的根本原因。
除了论文,我更愿意将其作为阅读工具使用。
例如,朋友推荐我阅读《基督山伯爵》,但纸质书太厚,时间又紧。
我随意上传了前六章的内容试试看,没想到豆包 AI 播客让我大吃一惊,它迅速提炼出开头提到的人物关系,几分钟就把我带入这个浩瀚的故事世界。
听完之后,我不禁觉得这本书值得花时间细读。
更有趣的是,豆包 AI 播客还支持追问书籍相关内容。
例如,在听完生成的播客后,我想知道这本书的结局,只需输入“结局是怎样的”,豆包便能结合我之前上传的内容,判断用户可能未读完整书籍,并自动控制剧透的程度。
既交代结局,又不过多透露细节,还会补充一段主题升华。
值得注意的是,豆包 AI 在回答用户问题后,通常允许二次追问,而在播客场景下,这一设计特别有用。下面的几个引导性问题,有助于我进一步发散思考,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
即使是《道德经》这种难以理解的文本,豆包也能讲得清楚。当讨论原文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豆包 AI 的语气中带有情感,语调会有意放缓,听起来不再艰涩,反而增添了一丝真实交流的温度。
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痛点,就是报告繁多、时间紧迫。
不久前,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 发布了首份“AI 趋势报告”,长达 340 页,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也上传了这份报告,想看看它能否提炼出核心要点。
由于整份报告信息量巨大且图表密集,这对豆包 AI 播客的解读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即便如此,它依然能够很好地提炼出主要趋势与发展脉络,原本埋在文档中的干货,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内容,既节省了阅读时间,也让复杂的信息更易于吸收。
备考、听歌、听演讲,豆包 AI 播客带来新体验
如果你在备考六级时还拼错“Abandon”,是时候换一种学习方式了。
你还可以将豆包 AI 播客用作语言学习工具。我上传了一份英语六级的高频词汇 PDF,它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聚焦于重点词汇的讲解,并结合用法、语境及出题规律等方面,像良师益友般逐层深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将播客作为六级备考的辅助材料,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最近,《李白》这首改编歌曲在舆论中引发热议,评价褒贬不一。
我也很好奇,这首歌词如果交给 AI 解读会得到怎样的结果。结果显示,豆包播客的处理方式相当克制,情感不外露,而是拆解每段歌词的结构与隐喻,这种解读方式有些像翻书讲故事,反而听出了一种新鲜感。
20 年前,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令人难以忘怀。
将公众号的网页链接上传后,豆包 AI 播客功能将这篇精彩的演讲转化为播客,重述没有使用“鸡汤式”的语言,也没有过于煽情,反而同样采用提问的方式,更加聚焦于核心信息本身。
解读过程条理清晰,也能感受到 AI 主播的情感层次。乔布斯的演讲,我们早已读过、背过,但以这种对话形式重新聆听,反而带来了新的理解。
你只需上传,剩下的交给豆包处理。
如果你还不知道从何开始,现在,不妨随手找一份 PDF、歌词或网页材料,试试豆包的功能。说实话,这可能是你开启 AI 播客之旅的第一个理由,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AI 播客实现技术的人性化
语言能力的产生,早于阅读能力。医学期刊《神经影像》的一项研究显示,爱阅读的人通常对声音也更敏感。
我们可以在走路时听,在做饭时听,注意力的构造使得“听”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比“看”更加轻松,也更符合生活节奏。
然而,我们每天在屏幕前的时间已接近生理极限,快速提炼和转换冗长的文字信息为轻松易懂的形式,正是用户所期待的,这也是播客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豆包 AI 播客这类音频产品,实际上试图通过 AI 的拟人化对话,触及我们作为人类最深层、最基本的部分。正如曾打造 NotebookLM 的产品经理 Raiza Martin 所言:
这种技术是“人性化”的,当你意识到它与你极为相似,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引发共鸣。
根据 Cartesia 的数据,在最新一届 Y Combinator 创业营中,22% 的 YC 新创公司专注于语音代理,从底层模型到垂直 SaaS 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语音是个极佳的切入点,落地快、连接场景多,能够横向扩展至全栈 AI 产品。
这一趋势在播客领域也愈加明显。以往,优质的播客或有声读物需人工录制,撰写稿件、录音、剪辑、发布,一个小时的节目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而现在生成式 AI 大幅提升了音频内容的生产速度。
豆包 AI 播客仅需几分钟,便能从文档中自动生成一段完整流畅的播客,语音自然流畅,逻辑清晰。低门槛、零剪辑、全自动。
播客的制作门槛,从未如此之低。但 AI 播客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在于它让内容以更合适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思维中。
不久前,我们与小宇宙的 CEO Kyth 进行对话,他提到 AI 生成的内容必将越来越多,用户将更渴望独特、有趣、有人情味的内容。
因此,AI 播客所要重现的不仅是人类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重现人类主播所带来的陪伴感和身份认同。如今,豆包 AI 播客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让更多人制作并触达这样的人性化内容。
你听不出它是 AI,却能被它所说服,大大减少了收听长篇内容的疲劳感,同时更容易理解、记住并集中注意力。
内容保持不变,形式却发生了变化,效率自然也提升了。
上班族可以将行业报告或竞品分析的链接发给豆包,瞬间获得一段通俗易懂的播客摘要,在繁忙的间隙迅速抓取关键信息;学生也可以把课程教材的要点交给豆包,能够听懂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归根结底,所有 AI 产品的长期目标都是成为用户的使用习惯。
答案或许不在于更强的模型,而在于更自然的交互。屏幕分散注意力,键盘需要操作,而语音交互则不会打扰、打断,也不需要被关注,却始终存在,成为 AI 作为“外壳”的独特价值。
作者:李超凡、莫崇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爱范儿|原文链接·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