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上当!山寨ChatGPT频繁换名换头像,有的竟然要999元!

共计 332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短时间内对三款自称为 ChatGPT 的产品提出相同的封闭式问题:“Who is your father?”(你的父亲是谁?),结果这三款产品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分别为“接口繁忙,请稍后再试”、“My father is John Smith”和“很遗憾,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

伴随着 ChatGPT 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潮,国内也涌现出许多带有“ChatGPT”字样的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只需在微信搜索框中轻轻一敲,便会发现大量与 ChatGPT 相关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以 ChatGPT 的官方图标为头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账号中的许多是在 ChatGPT 广为人知的今年才注册的。

在微信的搜索中,许多与 ChatGPT 相关的产品跃然纸上。

这些产品的服务模式大多是先提供免费试用,而一旦免费次数用尽,就会开始收费。以“ChatGPT 在线”为例,该平台提供 4 次免费对话机会,之后若想继续使用就需要充值,充值方案包括 9.99 元 /20 次(有效期三个月)、99.99 元 /1300 次(有效期半年)、199.99 元 /3000 次(有效期一年)以及 999.99 元 / 无限次(有效期一年)。而另一个类似服务“GPT 深蓝”也提供了 199 元的月度会员、399 元的季度会员和 999 元的年度会员,页面中甚至包含“加入代理赚钱”的选项。

“ChatGPT 在线”提供的付费选项。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储江对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表示,这类产品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可能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甚至《刑法》的相关规定。

发稿前,澎湃科技再次在微信中搜索,发现带有“ChatGPT”的公众号几乎消失,一些公众号已经改名。

最新搜索结果显示,带有 ChatGPT 字样的公众号几乎消失殆尽。

某个公众号在最近频繁改名。

由此可见,网络上此类产品良莠不齐,容易形成消费陷阱。若想体验正宗的 ChatGPT,建议用户遵循相关攻略进行操作。

涉嫌商标与名称侵权

目前,ChatGPT 的开发者 OpenAI 并未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 ChatGPT 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在运营。

在微信中,“ChatGPT 在线”的自我介绍为“ChatGPT 中文版,高级智能 AI 聊天、AI 写作工具”,其运营商为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 App 显示,该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1 月,注册资本为 200 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出版物互联网销售、网络文化经营等,朱申申和尹鹏分别持有 85% 和 15% 的股份。

最新消息显示,“ChatGPT 在线”已经更名为“AI 对话|智能写作问答”,但仍在公众号中提供相关服务,并且已删除了 ChatGPT 的官方图标。

尽管如此,该公众号添加的客服名称依旧为“ChatGPT 在线客服”。客服表示,因竞争对手的恶意投诉,公众号被迫更改名称。

客服表示公众号因恶意投诉被迫改名。

另一款名为“OpenAI 人工智能 ChatGPT”的公众号,其所属公司为贵州星力量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 App 显示,该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7 月,注册资本为 100 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广告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

目前“OpenAI 人工智能 ChatGPT”也已更名,查阅后发现其新名称为“未命名公众号”。

对于使用 OpenAI 和 ChatGPT 的名称及商标,储江指出,ChatGPT 是 OpenAI 推出的产品,所有财产权利均属于 OpenAI,包括作为产品标识的“ChatGPT”名称。

储江还表示,《商标法》主要保护注册商标的权益。“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必须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第四条第一款)。因此,OpenAI 维权存在一定难度。根据中国商标网的检索结果,目前并未发现 OpenAI 或其关联公司向中国国家商标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反而是一些仿冒或冒用其名义的主体在进行商标抢注。这意味着,尽管国内出现了大量仿冒或冒用 ChatGPT、OpenAI 名义的情况,但在未获得注册之前,OpenAI 很难实现全面的商标法保护。

服务是否虚假?

除了使用 ChatGPT 的名称和商标外,一些公众号和小程序声称通过技术手段将 ChatGPT 的服务“转接”至国内,从而收取费用。这些产品真的能做到“转接”ChatGPT 服务吗?

早前,北京日报记者拨打了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对方表示,通过其平台发出的所有对话回复都是直接连接 OpenAI 的接口所获得的。“我们每次问答都需要向 OpenAI 支付费用,具体成本因对话字符的长短等因素而异。如果您有技术能力,可以自己开发。”该工作人员表示。

界面新闻的报道指出,确实有些产品的回复来自 ChatGPT。在记者与“ChatGPT 在线”的对话中,该平台表示正在使用 ChatGPT 接口,而对于具体的接入方式,对方则表示,“我使用 Python 调用 ChatGPT 的 RESTful API,来接入 ChatGPT 的接口。”与 ChatAI App 的对话中也得到了类似的回答。

澎湃科技向市面上三款自称为 ChatGPT 的产品询问是否“转接”了 ChatGPT 的服务时,均未收到回复。

在向这三款产品提问同样的封闭式问题时,澎湃科技的记者获得了不同的答案。当询问“Who is your father?”(你的父亲是谁?)时,三款产品的回应分别为:“接口繁忙,请过几分钟再试”、“My father is John Smith”和“很遗憾,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

在英语中,“John Smith”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字,类似于中文的“王小明”或“李小红”。

“ChatGPT 机器人”对“Who is your father?”的回答。

“OpenAI 人工智能 ChatGPT”对“Who is your father?”的回答。

“ChatGPT”对“Who is your father?”的回答。

在短时间内,ChatGPT 对同一问题是否会给出一致的答案?拥有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博士学位的知乎网友 liadrinz 表示,对于封闭性问题,ChatGPT 的模型输出的句子概率分布可能会较为集中,因此即便采用随机采样算法,得到的句子也可能相似,虽然表述方式不同;而对于开放性问题,其输出的句子概率分布可能更加分散,若使用随机采样算法,可能得到不同的语义回答。

储江指出,若相关公司以其他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却声称使用了 ChatGPT,可能会构成虚假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这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若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损失,还应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的相应责任。

即使这些公司确实使用了 ChatGPT 的服务,关于其“转接”服务的合法性以及所用技术手段的合法性仍然存在争议。

储江表示,将 ChatGPT 服务“转接”至微信,并非官方行为,这意味着这种转接行为是在利用 ChatGPT 服务谋取私利,侵害了 OpenAI 的正当经营权益,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此外,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私自建立或租用专线等信道开展跨境经营活动。如果这些公司私自搭建国际信道以连接 ChatGPT 服务,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而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犯罪。

对于此类山寨行为,律师储江总结道:这种商业模式存在诸多法律问题:模仿或冒用 ChatGPT、OpenAI 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可能构成《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一系列侵权行为;如以此获利并造成消费者损失,可能产生《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的民事或行政责任,若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提供跨境经营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私自搭建国际信道的情况,还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从而面临行政责任或构成刑事犯罪。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 山寨 ChatGPT 别再用了!频繁改名更换头像,有的还收费 999 元 – 今日头条
正文完
 0
小智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智 于2025-09-30发表,共计3329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智语AI写作智能工具,您将体验到ChatGPT中文版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撰写专业文章,还是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AI助手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或主题,AI便会迅速为您生成相关内容,让您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
利用智语AI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ai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ai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