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OpenAI 推出的先进预训练语言模型 ChatGPT,正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视野中引发关注与讨论。最近,中青报·中青网的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多位年轻人,探讨他们对 ChatGPT 的看法。许多人对 ChatGPT 迅速解答问题的能力表示惊叹,而也有一些人则批评其回答内容仅仅是“机械的组合,缺乏灵活性”。此外,还有年轻人对 ChatGPT 的使用表达了担忧,认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法律问题,例如数据隐私泄露或侵犯知识产权等。
ChatGPT 的热度正在迅速攀升,年轻人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总干事张洪波指出,ChatGPT 等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并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但它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他表示,ChatGPT 依赖于庞大的数据算法进行处理,这可能会侵犯某些用户的隐私。因此,人工智能的数据开发者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以确保所使用的数据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滕锐在接受采访时强调,ChatGPT 是通过大量不同数据集进行训练而成的语言模型,目前其内部算法仍然存在“黑箱”状态,无法清晰地分解其内部逻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确保其输出的内容不会对用户造成攻击或伤害。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 ChatGPT 提供的信息错误或虚假,可能会严重误导用户,并带来法律风险。此外,若其回复中包含过度借鉴他人作品的内容,则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来自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李阳律师分析说,像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软件并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因此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并不符合“作者”的定义。这种软件可能会使用未经授权的作品作为素材,而任何公开的网络数据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作为学习的依据。除非主动联系开发者,否则几乎没有有效手段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李阳表示,创作者很难确认自己的作品是否被 AI“学习”过,因此在现行法律体系下,维权的难度相当大。
滕锐指出,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都规定,人工智能程序本身不能被视作作者。ChatGPT 的内容实质上是基于它所拥有的数据进行的表达创作,作为人类的工具并不具备法律责任。如果 ChatGPT 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或泄露了隐私,则相关的法律责任由其开发者或使用者承担。
李阳建议,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即可获得法律保护的著作权,应当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当发现作品被剽窃时,受害者应积极采取法律措施,例如向相关部门投诉、委托知识产权律师发函、或向侵权方发出警告等。
滕锐指出,建立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加强监管,而研发者也需自律。他强调,必须明确 ChatGPT 产品的应用范围,推进数据分类与保护措施,以预防数据安全隐患。同时,原创数据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并定期对算法合规性进行审计和评估。
他还提到,行业自律同样不可忽视,ChatGPT 的所有者需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并合法获取个人信息。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促进其向积极方向发展。
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孙晋表示,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隐私泄露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数字技术应用的一部分,ChatGPT 的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有主要责任。他提醒,由于 ChatGPT 的强大算法和算力,如果开发者或使用者滥用市场地位,可能会对反垄断法带来新的挑战。
孙晋强调,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坚持“技术中立”和“科技向善”的原则,这些原则决定了软件的设计方向。同时,使用者也应遵循这两项原则,避免利用新技术从事违法行为,包括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进行网络诈骗等。
张洪波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违法行为会增加侦查难度,亟需科技手段来识别和破解。滕锐补充道,随着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升,利用机器人进行违法犯罪的现象可能会出现。从刑法角度看,人工智能不具备辨别和控制行为的能力,但可以对其背后的自然人施加惩罚。
滕锐回忆起 2006 年“熊猫烧香”病毒事件,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并造成严重后果。这个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它的制造者李俊当时年仅 20 岁,因缺乏法律意识,最终被判刑四年。他指出,年轻人在尝试新技术时应避免违法行为。
为防止学生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并应对作弊问题,许多国家的学校已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类似 ChatGPT 的工具进行学习和考试。“这是对年轻人的警示,他们必须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的辅助工具,不能替代人类的创造力。过度依赖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创新能力。”张洪波提醒道。
张洪波还指出,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帮助人类迅速处理大量文本,但最终的智力创作成果仍需人类亲自完成。开发者的目标应是让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而非助长懒惰和消极。
孙晋提醒,年轻人对新技术的反应尤为敏感,接受能力强,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未来也可能成为新技术的创造者。与此同时,他们要明确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利用新技术时切勿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