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ChatGPT 引发苹果紧张 #
# 美国大学生中有 89% 依赖 ChatGPT 完成作业 #
#ChatGPT 商标被多方争抢 #
# 多家学术期刊禁止将 ChatGPT 作为共同作者 #
#ChatGPT 的可靠性如何 #
# 马斯克曾称赞 ChatGPT 的卓越表现 #
#ChatGPT 上线仅两个月,活跃用户突破一亿 #
……
最近,人工智能(AI)领域动态频繁,特别是自 OPENAI 推出 ChatGPT 以来,吸引了广泛关注,围绕 ChatGPT 的热议话题频频上榜。
AIGC 究竟是什么?ChatGPT 又意味着什么?
AIGC 是指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内容,适用于绘画、写作、视频等多种创作形式。
以如今备受关注的 ChatGPT 为例,它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I 开发的一款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通过对人类语言的学习与理解,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进行对话,还能根据对话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协助用户完成多种任务。
OpenAI 在其官网上将 ChatGPT 描述为一种“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图片
这款 AI 语言模型使得撰写电子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计划,创作诗歌和故事,甚至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等变得轻而易举。
许多与 ChatGPT 互动过的网友纷纷表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 ChatGPT 做不到的。”
随着 ChatGPT 的爆红,谷歌、微软、苹果、百度等巨头也纷纷感到压力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 2 月 6 日,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将推出名为“Bard”的 AI 聊天机器人服务,进一步拓展其人工智能项目,以应对微软带来的竞争压力。
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博客中介绍,Bard 是基于对话应用语言模型(LaMDA)的实验性 AI 程序,目前已开始测试,计划在数周内向公众开放。
有趣的是,微软也将在当地时间 7 日发布自己的 AI 产品。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活动邀请显示,微软计划将人工智能融入所有产品,并将在 7 日详细介绍其进展。
除了微软,苹果也传出将在近期举办 AI 相关活动的消息。
当地时间 2 月 6 日,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苹果将于下周举行一场年度内部 AI 峰会,类似于 AI 界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但仅面向苹果员工。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7 日从百度获悉,百度的类 ChatGPT 项目命名为“文心一言”,英文名为 ERNIE Bot,预计三月份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按照谷歌和微软的步伐,文心一言的开放内测可能会提前。
那么,ChatGPT 真的那么可靠吗?
确实,它的可靠性如何呢?
ChatGPT 作为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其培训数据的范围内具备高准确性,但并不能保证所有回答都 100% 正确。
在聊天过程中,ChatGPT 的“自我介绍”非常诚恳:它能记住之前的对话,并根据用户提示调整回答方向,但偶尔也会出现错误,且其数据库的实时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与 ChatGPT 交谈时,可以直入主题,也可以层层深入。当涉及严肃话题和解决方案时,ChatGPT 的回答逻辑清晰、用词恰当,虽然未必提出新颖的观点,但其表达方式直观且迅速,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ChatGPT 的商业前景如何?人工智能的未来将如何演变?
ChatGPT 不仅在互联网和各行业引发关注,更在投资界掀起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自去年 11 月 ChatGPT 亮相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其活跃用户在今年 1 月已突破一亿,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随着 ChatGPT 的成功,人工智能再度成为华尔街的热词,不仅机构投资者,散户也开始积极投资科技领域。
AIGC 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从理解世界到创造世界的巨大飞跃。这对希望在新时代浪潮中获利的企业而言,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是推动 AIGC 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而每一项都需要巨额投入,可能导致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然而,用户希望 AIGC 工具能将内容创作的边际成本降至接近零,从而实现可观的经济价值。如何使 AIGC 从烧钱变为盈利,或许只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才能找到答案。
比尔·盖茨:AI 能提升效率,但应关注其边界
比尔·盖茨一直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屡次将其视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同样重要的新技术。根据《福布斯》报道,盖茨在 2 月 6 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及 AI 领域的进展令人振奋,AI 将成为“2023 年最热门的话题”。他认为,AI 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将显现其价值,然而,它也可能失控或朝错误方向发展,带来诸多争议。
盖茨强调,微软对此保持高度警惕。“AI 将引发争议,毫无疑问这是‘2023 年最热门的话题’,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就业市场。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例如)显然它不会进行科学发明,但考虑到目前的情况,未来 5 至 10 年内,这一切都有可能改变。”
资料图。图片
以内容创作为主的职业,会被 ChatGPT 取代吗?
有人提出疑问,人工智能既然能够进行内容创作,那么以内容创作为职业的画家、作家、翻译和记者等将来是否会消失?
这并非无稽之谈。去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览会上,数字艺术类别的一等奖作品《太空歌剧院》正是由一名游戏设计师使用 AI 工具生成的。然而,大家不必过于担心,AIGC 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在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内容创作中存在显著的机械性问题,常常出错,且仍需依赖人类的创意和把关。上述获奖作品经过了设计师的多次调整和筛选,人类在其中投入了约 80 小时的精力。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Chinmay Hegde 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与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岗位的确存在被 AI 取代的风险。
AI 面试、AI 聊天、AI 绘画……随着 AIGC 作为工具在工作和生活中被高效利用,难道面试官、作家和设计师就会失业吗?
我们应如何看待技术的进步?
无论是面对灾难还是新技术的挑战,我们选择何种应对方案,结果将大相径庭。
当摄影技术普及给肖像画家带来巨大压力时,有人选择放弃画笔转投摄影,有人选择开辟新天地,而还有人则坚守绘画的阵地。这一过程催生了各种艺术流派的繁荣,推动了艺术市场的飞速发展。正如 ChatGPT 所言,与其担忧工作被 AI 取代,不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利用新技术与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社会的主角依然是我们自己。
当然,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绝不能让科学技术一味“狂飙”,必须守住伦理和法律的底线,确保每位创作者的心血得到保护,才能促进良性互动,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来源综合央广网、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经济日报、澎湃新闻、国是直通车、@央视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