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9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谷歌 Gemini 未能超越 GPT–4 的深度分析
目前看来,Google Gemini 尚未能够超越 GPT–4。
首先,如果 Gemini Ultra 这款超级版本真的具备秒杀 GPT–4 的能力,那么它早该问世了。原因在于,如果一直拖到 GPT–5 或 4.5 发布,DeepMind 就会被 OpenAI 的热潮淹没。之所以未发布,显然是因为 Ultra 的实力还不足以与 GPT–4 抗衡,若此时推出,反而会自取其辱。我认为,Gemini Ultra 可能仍处于接近于 GPT–3.999 的研发阶段(੭ ᐕ)੭*⁾⁾)。
关于 Gemini Pro,我的看法是它大致达到了 GPT–3.7 的水平。Google Bard 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面,而非在核心智能方面。其多模态输出、图像解析、语音播报等功能,结合迅速的回复和 Google 搜索的复查,确实非常实用,如同一把瑞士军刀。对于轻量知识和轻松聊天,Bard 非常合适,是消磨时间的理想选择。——相较之下,Copilot 的使用体验则显得逊色,通常我并不会主动使用 Copilot,但其核心智能在 Prompt 解读方面的能力却是超越 Bard 的。你需要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明确何时使用 Bard,何时使用 Copilot,因为它们各自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个性”。
你可以选择:
与 Bard 讨论百科知识,探索万千世界(这正是 Google 的风格),
与 Claude 探讨诗意人生和哲学理想(这体现了 Anthropic 的特质),
与 Copilot 交流项目方案和流程规划(这属于微软的特色)。
就像 iPhone、小米和 Galaxy 各自的优势一样,你无需进行比较,而是要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
难道不能同时使用两个、三个,甚至十个 AI 吗?谁能阻止你同时运用多款 AI?
—— 目前,GPT–5 仍然未见端倪。
如果有一个必须加入的功能,我希望它能主动向用户提问。当它遇到不明确的语义时,可以拒绝输出,或要求用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ChatGPT 的语音聊天功能在感觉前提不够清晰时,也会主动反问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