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8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学术写作领域,ChatGPT 已然成为一款极具实用性的工具。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详尽的 ChatGPT 论文 SCI 润色手册,其中包括中英文同步的提示语大全,旨在助您更高效且专业地撰写和修改学术论文。
ChatGPT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应用,固然功能强大,但本质上所有 AI 工具都只是辅助工具,它们具有智能化特征。就像一支笔,既可以用于写作,也可以用于绘画,甚至能充当书签或装饰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思考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ChatGPT 是由 OpenAI 开发的聊天机器人,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发布。作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依据预训练阶段获得的模式和统计规律生成相应的回答,并能根据对话的背景进行互动,仿佛与人类进行真实的交流,甚至可以完成写作、邮件、脚本、文案、翻译和编程等多种任务。
通常情况下,用户使用 AI 工具来完成各种任务,但这种方式相对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专注于论文这一复杂的应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hatGPT 并不能一步到位地生成完整论文,而只能通过一些技巧来协助格式、内容撰写、引文和逻辑推理,最终的排版及内容审核仍需我们亲自完成。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观点。
温馨提示:由于 ChatGPT 生成的内容大多是基于 AI 算法,因此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论证都缺乏情感。在最终的文稿中,务必进行必要的人工修改,以确保文字表现出情感,而不仅仅是追求字数。
关于 SCI 论文,我们可以简单从 1 基础和 2 进阶进行探讨。实际上,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至 3 升级、4 资深和 5 完善。但后面三者的要求远高于我的产品经理水平,不适合继续使用 AI 工具深化,那里需要更加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持。相比之下,前两者的使用已足够一般用户的需求,毕竟大家仍在使用常规技术。
重要提示:由于我仅掌握 25 个字母,所以在进行英文翻译时借助了翻译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会尽力校正相关内容,但请务必不要完全照抄,而是学会自我判断。
一、基础
目前,绝大多数人使用 AI 应用的方式都是通过直接提问,就像上图所示。实际上,和 AI 工具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表达目的时应尽量清晰,学会如何提问,将 AI 视作一位更聪明的交流者。
切勿直接将一段内容丢给 ChatGPT 然后要求润色,这样 AI 将无从下手,往往会产生模糊的理解。可以将人类的需求逻辑细化为以下过程:1 饿了 / 能忍受,2 选择立刻吃 / 稍后吃,3 选择食物类型等。若 ChatGPT 缺乏这样的逻辑,便无法进行有效识别。
在基础应用中,我们可以运用两个技巧:
1. 首先进行润色
提示:Polish the paragraph above to make it Academic: Strictly applies all rules and formal writing conventions.Experimental: An analytical or interpretive piece of writing, often to tell a story or argue a point.Applies IEEE style to in-text and full citations.(提示:对上述段落进行波兰语处理,使其具有学术性:严格遵守所有规则和正式写作惯例。实验性:一篇分析性或解释性的文章,通常用来讲故事或论证一个观点。将 IEEE 风格应用于文本和全文引用。)
2. 接着进行简化
提示:More concise(提示:更简洁)
为何我在基础上直接给出这两个提示呢?因为它们简单易用。在基础的识别和判断中,初期不必考虑过多复杂的应用,给予 ChatGPT 更大的灵活性,以便让其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操作。
这里需要遵循以下七条基础的 SCI 论文规则:
1、SCI 论文应具备创新性和简洁性。因此,在向 ChatGPT 提问时,需要表达出新的科技进展。提问示例:Please help me rephrase this text into a more formal academic tone. Remove or replace any colloquial, casual, or non-academic expressions to ensure that the entire text meets formal academic writing requirements. Pleas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vocabulary to make it more professional and rigorous.(“请帮我将这段文字改写为更加正式的学术语气。删除或替换任何口语化、随意或不符合学术风格的表达,确保整段文字符合正式的学术写作要求。请特别关注词汇的选择,使其更加专业和严谨。”)
2、SCI 论文摘要必须清晰且有条理。条理性指的是论文内容的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而非简单的内容堆砌。提问示例:Please help me check if this paper maintains focus on the core topic in every paragraph. Identify any paragraphs or sentences that deviate from the topic and suggest how to modify them to align with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e paper.(“请帮我检查这篇论文是否在每个段落中都保持了对核心主题的聚焦。指出任何偏离主题的段落或句子,并建议如何修改这些内容,使其与论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
3、SCI 论文的实验操作需真实可靠。科学研究必须严谨,类似于计算机语言中的 0 和 1 概念。关于数据验证,可以使用以下提示:Please help me check the accuracy of this statement, ensuring that all facts, data, and cited content are consistent with actu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Identify any possible inaccuracies and provid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paragraph is completely correct academically.(“请帮我检查这段论述的准确性,确保所有事实、数据和引用的内容都与实际研究和文献一致。指出任何可能存在不准确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该段文字的内容在学术上完全正确。”)
4、SCI 论文的整体格式需标准化。即使内容优质,也需遵循阅读习惯,手稿的质量在于其可理解性,而您的论文不会有老师逐一为您解析。可以使用提示:Tip:“Please help me check if the citations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conform to APA/MLA/Chicago form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whether the citation format in parentheses is correct, whether the year and author name of the citation match the reference list, whether the direct citation is correctly quoted, and whether the citation page numbers are accurate. Please help me ensure that all citations conform to standard format.(“请帮我检查以下段落中的引用是否符合 APA/MLA/Chicago 格式。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引用格式是否正确,引用的年份和作者名字是否与参考文献列表匹配,直接引语是否正确使用了引号,文献引用页码是否准确。请帮助我确保所有引用都符合标准格式。”)
5、SCI 论文需紧扣主题。题目与内容不符是大忌,标题若为农业发展,内容却讨论美食,便不合适。可以使用提示:Please help me check if this paper maintains focus on the core topic in every paragraph. Identify any paragraphs or sentences that deviate from the topic and suggest how to modify them to align with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e paper.(“请帮我检查这篇论文是否在每个段落中都保持了对核心主题的聚焦。指出任何偏离主题的段落或句子,并建议如何修改这些内容,使其与论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
六、注意事项
在撰写 SCI 论文时,务必关注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语法和拼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像我这样性格粗心的人,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建议使用以下句子:请仔细审阅接下来的段落,查找并修正任何语法错误、拼写错误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特别要关注动词的时态、单复数的一致性、标点的正确使用以及拼写错误。确保语言流畅无误,并符合学术写作的标准。
七、阅读者的视角
撰写 SCI 论文时,考虑读者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非英语背景的读者。许多人英语水平不高,因此在表达时会倾向于使用中式英语,可能导致内容显得奇怪。可以使用如下表述:作为非母语英语使用者,我希望你能帮助我检查以下内容是否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请纠正可能出现的典型语法错误(例如时态、搭配等),优化表达以使其更自然,并确保整篇文本符合英语学术论文的要求。
八、真实验证
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询问。如今,许多论文数据是受到保护且不对外公开的,因此 ChatGPT 所能识别的数据集是有限的。甚至有些未经验证的公开信息可能会被错误地收集并引用。
九、进阶操作
当基础阶段已经完成,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后,可以考虑进行更深层次的操作。在基础阶段,我们并未定义角色、场景及特定条件,而在进阶阶段,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说明要求,提供具体的场景设定。
1、角色设定: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让 ChatGPT 能够代入角色,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内容生成。比如,如果你扭伤了脚,当然应该去看医生,而不是去按摩店找人。可以使用以下提示:您现在作为肺癌领域的专家,您认为上述内容是否需要修改?请注意,不要改动整篇文章,而是逐一指出需要修改的部分,并给出修改建议和推荐内容。
2、反复校验:撰写 SCI 论文需要反复调整,而不是仅仅满足字数要求。在基础阶段提到过,SCI 论文写作的实验操作必须真实,因此需要分析和改进段落中的逻辑性和句子的连贯性,以提升整体内容的质量和可读性。可以使用以下句子:我是一名研究 +(研究方向)的学者,目前正在修订我的手稿,准备提交至 +(投稿期刊)。希望你分析以下文本中每个段落句子间的逻辑和连贯性,找出可以改进流畅性或连接性的地方,并提供具体建议以提升内容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请在改进后仅提供文本,并用中文列出改进点。
3、增加辅助条件:调教是一种方法,涉及多种手段,例如错误纠正、重答、修改建议等,旨在分析和优化论文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使其更具说服力。
3.1、修改建议可以这样使用:您现在作为 +(研究领域)的专家,从专业角度来看,您认为上述内容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注意,不要整篇修改,而是逐一指出需要调整的部分,并给出修改建议和推荐的内容。
3.2、如果觉得上一段内容不够理想,需要重新回答,可以这么表述:关于上面的问题,我认为你的回答不够理想。请重新回答,这次应当重点去除这一段中的冗余。
3.3、当内容显得不够严谨,需要逻辑论证支持时,可以使用以下句子:请帮助我分析并优化这段论证的逻辑结构,以增强其说服力。
4、内容拟人化思考:为了让文本更具吸引力,就像我今天所写的内容,虽然有一些干货,但表达平淡,普通读者看到标题可能会进来,但很快就会离开。没有吸引力的内容如何抓住他人呢?可以使用以下句子:请就我的写作风格提供反馈,并告诉我如何使其对资助审查员更具说服力。
5、内容扩展:当不知如何写作时,可以请 ChatGPT 帮忙进行扩写,扩写时要注意不要偏离主题。可以这样表述:根据您掌握的关于 [xxx] 的知识,润色并续写上述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和完整。
6、深入研究:当论文字数足够时,需要重新整理内容,使用更具吸引力的表达方式,提供独特的见解。可以使用以下句子:请根据您掌握的最新研究,为我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以便我在论文中进行讨论。
7、整体验证:当内容整理得差不多,并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调整后,最后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验证。论文较长,自身反复检查多次后可能无法再次调整,此时可以直接向 ChatGPT 提出请求:请帮助我识别整篇内容,并将其改写为更加正式的学术语气。删除或替换任何口语化、随意或不符合学术风格的表达,确保整个文本符合正式的学术写作要求。请特别关注词汇的选择,使其更加专业和严谨。
如此一来,您的论文大概率可以基本完成,整体耗时约为 1 天,远比反复修正和抄写的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
十、个性化润色建议
相较于整体修改,以下是一些个性化润色的建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添加到语句中使用。然而,要注意如果不是整段或连续大段的内容,给出润色要求时,须明确指出具体修改了哪些段落和哪些句子。
个性化修改包括:微调、去除冗余、提炼、边际性修改、引述、增强清晰度、简化句子结构、语法和标点校验、提升文本流畅性和连贯性、确保使用准确的术语、措辞精简、风格调整、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同时符合学术写作风格、重要编辑、内容架构调整、生成子标题、符合主题等。
撰写论文的真实挑战与工具使用
许多人可能认为,撰写论文的过程仅仅是简单的写作。有人会求助于别人,表示“可不可以帮我写一下,我真的不会呀,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好。”这种想法似乎是无奈的请求,带着些许撒娇的语气。
然而,现实中使用像 ChatGPT 这样的工具时,情况却截然不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交给我,没问题!”
作者介绍
老虎~ 色,活跃于公众号“产品经理有话说”,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者。拥有 13 年的产品经理经验,涉及商业设计、业务转型、产品架构定义及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通过自学 AIGC 技术,现正在鸿蒙场景中从事产品服务的相关工作。
本文为原创作品,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题图来源于 Unsplash,使用了 CC0 协议。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