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智东西
编译 | 许丙南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于 9 月 16 日报道,OpenAI 的经济研究团队 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者大卫·德明(David Deming)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人类如何使用 ChatGPT(How People Use ChatGPT)》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上。
这项研究通过对 150 万段对话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了 ChatGPT 用户在过去三年中的使用变化趋势。当前,ChatGPT 的每周活跃用户数已达到 7 亿。OpenAI 在其博客中指出,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消费者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的最详尽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ChatGPT 正在从一种小众技术向普遍工具转变:女性用户比例从 2024 年 1 月的 37% 增至 2025 年 7 月的 52%;而低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速度是高收入国家的四倍以上。同时,49% 的交互是提问类,40% 是执行类,用户的角色定位也逐渐从“工具”转向“助手”。
论文原文
根据 NBER 的报告,研究小组专注于 “用户的身份、使用目的及所创造的价值” 等三个关键问题,利用自动化分类工具对对话进行模式识别,而不直接解析对话内容。
ChatGPT 用户增长曲线
论文链接:
https://www.nber.org/system/files/working_papers/w34255/w34255.pdf
一、用户结构:性别差距缩小,低收入国家增长迅猛
研究显示,ChatGPT 的用户结构正快速向大众化发展。
在性别方面,2024 年 1 月女性用户的比例仅为 37%。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到 2025 年 7 月,女性用户已占据了过半的份额。
从地域上看,到 2025 年 5 月,低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四倍,显示出人工智能工具在全球中低收入市场的广泛渗透。这表明,AI 工具的使用门槛正在急剧降低,正朝着普及化方向发展。
在年龄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18 至 25 岁用户贡献了近一半的对话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在工作中使用 AI 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自称 66 岁以上的用户发送工作相关的消息比例最低,但依然有 16.1% 的高龄用户在利用 AI 进行工作。
用户年龄结构
二、使用模式:以提问为主,角色转变为“助手”
论文将用户的使用行为分为三大类:
1)询问(Asking):占比 49%,主要用于咨询和决策支持,成为增长最快的类别;
2)执行(Doing):占比 40%,主要用于撰写、规划和编程等任务,其中约三分之一与工作相关;
3)表达(Expressing):占比 11%,主要涉及自我反思、探索和娱乐内容。
用户行为分类
其中,提问类交互的增长最为显著,执行类交互则多用于文本起草、规划安排和代码编写,而表达类交互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反思和探索性使用。
总体来看,消费者使用 ChatGPT 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完成日常任务。约 75% 的对话集中于实用性建议、信息检索和写作——其中写作为最常见的工作任务,而编程和自我表达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三、价值演变:个人与工作场景双向增长
研究结果显示,约 30% 的对话与工作直接相关,而 70% 则为非工作使用,两者均在持续增长。这反映了 ChatGPT 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工作中双重角色的增强。
论文指出,ChatGPT 主要通过“决策支持”来创造经济价值,尤其在知识密集型岗位上,显著提升了用户的判断力和生产力。随着模型不断迭代升级和用例的扩展,活跃用户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形成良性使用循环。研究团队认为,由 AI 带来的某些价值可能尚未被传统的 GDP 等宏观经济指标充分反映。
结语:AI 加速从理念走向实用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能够观察到人类与 AI 之间关系的演变。当前,使用 AI 工具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长,行业也愈加多元化。同时,AI 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正变得愈加多样化,例如在日常交流、写作和编程等方面。
自 ChatGPT 发布以来,AI 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力助手。未来,它或将在健康管理、消费娱乐等多个关键领域释放更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