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1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现在不是以前了,2025 年的 AI 写作已经不只是“让机器帮你打字”,它更像是你的智能助理,能一起构思、选题、甚至优化结构和标题。但很多人用了半天,还是停留在复制粘贴或者直接生成整段文字的阶段,这样用 AI 根本发挥不出它的潜力。
我之前试过几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发现真正管用的是把 AI 当成“协作工具”而不是“写手”。比如写一篇文章前,我会先问它:“如果你是新手作者,想写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你会从哪些角度切入?”这时候 AI 会列出一堆关键词,像“番茄工作法变体”、“如何避免拖延症触发点”、“碎片时间整合技巧”之类的。这些词其实很多都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听学生提到过的痛点。
而且 AI 不会自己瞎编,它是根据大量现有内容来给出 的。所以只要你提问得当,它就能帮你找到更容易被搜索到的切入点。不信你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原来你自己想到的选题可能就三五个,AI 一跑出来十几二十个,里面总有一两个是你没想到的角度。
别再盯着 AI 写全文,试试让它帮你“找思路”
刚开始玩 AI 写作的时候,我也以为只要输入指令:“帮我写一篇关于减压的文章”,然后一键生成就万事大吉了。可发出去之后阅读量低得可怜,连朋友圈都没人转发。后来我才知道,问题出在“选题”。
AI 最大的价值不是写完整文章,而是帮助你找到那些 别人正在搜但还没被写烂的主题。举个我朋友的例子吧,她是个自由撰稿人,之前写的“女性职场压力”一直没什么反响。后来我们一起让她用 AI 做了关键词分析,发现“产后返岗的心理落差”这个方向搜索量高、竞争小。她调整后写了一篇《生完娃重返职场头三个月,我差点崩溃》,上线一周阅读量就破万。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因为 AI 可以根据语义趋势自动抓取当前热度上升但内容不多的关键词组合。就像谷歌的算法一样,它也会判断内容是否“新鲜”、是否“解决了具体问题”。官方虽然没明说,但 Google Search Central 曾提到:搜索引擎更偏好“为用户提供清晰解决方案”的内容 来源:Google Search Central(nofollow)。
那怎么才能让 AI 帮你找对选题呢?我的经验是——提问要具体。比如:
这些问题都能引导 AI 给出更贴近真实用户需求的答案,而不是空泛的“情绪管理方法论”。
标题别玩虚的,要“一眼看清你能获得什么”
我以前写标题喜欢文艺范儿,比如《时光深处的一抹安静》这类,结果打开率惨不忍睹。后来我改了个标题,《每天 10 分钟冥想,让我从焦虑中解脱的真实体验》,点击量立刻涨了 3 倍多。为什么?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能解决他们哪方面的问题。

AI 在这方面也很擅长,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内容自动生成多个标题选项。但重点来了:别照搬 AI 给的标题,你要自己挑一个最符合你语气、又能吸引目标人群的版本。
比如我要写一篇关于写作卡壳的文章,AI 生成了以下几个标题备选:
这三个标题各有特点,但我最终选了第一个,因为它直奔主题,明确告诉读者“我能给你方法”,而不是绕弯子或者只讲理论。
你也可以自己做个实验,下回写完草稿后,让 AI 生成五六个标题,然后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看看哪个让你最有兴趣点进去。这一步很关键,毕竟标题就是文章的脸面。
把 AI 当“合作者”而不是“工具人”,内容更有“人味”
很多人用 AI 写作有个误区,觉得只要是 AI 生成的就一定很“机械”,没有个人风格。其实不然,只要你会“调教”,AI 完全可以写出带感情、有温度的内容。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先写一段大纲,再让 AI 帮忙扩写。比如我想写一段关于“写作动力不足”的经历,我会先写下:
> 那天坐在电脑前,文档打开了半小时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脑子里想法挺多的,可一动手就觉得乱七八糟的,越写越烦躁……
然后丢给 AI 一句:“请按照这段语气,扩展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它就会接着往下写:
> 屏幕上的光标一闪一闪,像在嘲笑我的无能。茶杯边上的便签纸上划满了胡乱画的线条,手机也已经关机半小时了,可灵感还是像躲猫猫似的,怎么也抓不到。突然觉得,写作这件事,好像比上班打卡还难熬。
是不是感觉有点“人味”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AI 只是补充了细节和语言流畅度,但核心的情绪和语气是我自己定的。

另外我还喜欢用 AI 来做“润色助手”,比如写完一段话以后加一句:“请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改写这段话,并保留原意。”它通常都会处理得很好。
如果你担心内容不够自然,可以试着这样做:
你会发现,AI 不仅能帮你提升效率,还能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更贴近读者。
如果你最近正愁写作效率上不去,不妨试试这些新玩法。记得回头告诉我效果,咱们一起摸索更顺手的写作方法。
你可能会好奇,AI 写作是不是只能用来写那些标准化的内容?其实不是。我身边就有朋友用 AI 写育儿经验帖,从“宝宝六个月到一岁期间最让人崩溃的三个睡眠问题”到“辅食添加常见误区”,很多标题都是 AI 帮忙拆解出来的。她自己负责把真实经历和感受写进去,AI 则负责优化表达和结构,结果那篇帖子发出去一周阅读量就破了五万。
还有像写小说的朋友也试过用 AI 辅助构思。比如他想写一个民国背景的故事,AI 会根据已有信息推荐人物设定、情节发展,甚至能帮他列出几种不同结局的可能性。这不比自己一个人对着空白文档干瞪眼强多了?不只是小说,职场上的工作汇报、产品介绍文案、读书笔记类内容,AI 都能帮上忙,关键是你得知道怎么跟它“沟通”。
AI 写作会不会让文章变得很“机械”?
不会。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AI 完全可以写出有温度、有个人风格的内容。关键在于别把它当成“写手”,而是当“合作者”。你可以先自己写一段,再让 AI 扩展或润色,这样既能保留你的语气,又能提升效率。
我是个写作新手,能不能用 AI 辅助写作?
当然可以。AI 对新手尤其友好,它能帮你找到选题方向、优化标题、甚至给出结构 比如你写第一篇文章前,可以让 AI 列出几个可能的角度,然后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方向去展开。
用 AI 写作会不会影响原创性?
只要使用得当,AI 不会影响原创性。它是基于现有内容提供参考思路,但最终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融入还得靠你自己完成。就像查资料一样,AI 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创作还是你在主导。
哪些类型的写作适合用 AI 辅助?
几乎所有类型的写作都能借助 AI 提升效率,包括自媒体文案、职场汇报、小说构思、产品介绍等。尤其是需要大量信息整合或创意激发的场景,AI 特别实用。像我朋友就曾用它写过育儿经验帖和读书笔记,效果都不错。
我担心 AI 推荐的内容不够准确怎么办?
这是个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是——多问几次。同一问题换个提问方式再让 AI 生成一次,你会发现答案会有细微差别。最后你从中挑选你觉得最贴切的那个就行。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做判断,别完全依赖 AI 输出结果。
声明: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和论述由 ai 生成,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供参考,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