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7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3月11日的晚上,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报道了一个重要消息:新推出的AI Agent产品Manus与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千问达成了合作协议。
Manus在其视频号“Manus AI”上宣布,双方将依托通义千问系列的开源模型,在国内的模型和计算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面功能。目前,两个团队正紧密协作,旨在为中国用户打造更具创新性的通用智能体产品。通义方面也表示,双方的合作确实在进行中,并期待与更多全球AI创新者携手合作。
就在3月5日晚,成立于2023年的中国AI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推出了Manus的早期版本,并称其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在介绍视频中,Manus展示了执行筛选简历、挑选房产和分析股票等三个任务的能力。根据介绍,用户只需给出简单指令,Manus便能自动完成复杂的任务。
“Manus让用户体验到了调用多种工具的智能助手,是一个颇具创意的产品理念。”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对此表示赞赏。他指出,随着底层大模型的模块化和API的便利性,产品创新的速度将加快,更多面向C端的创意工具将会涌现。他补充道,Manus的产品创新更贴近用户需求,而非像底层技术DeepSeek那样难以实现。
发布后,Manus因“服务繁忙,无法登录”的问题受到了一些批评。业内人士认为,尽管Manus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它的热度却引发了行业的深思。一位科技投资者向澎湃科技表示,虽然目前Manus并非完美之作,但它的成功引发了AI应用创业者的关注与启示。
尽管Manus缺乏显著的底层创新,其团队并没有开发自有的大模型。在基础模型方面,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透露,Manus借用了Claude模型以及针对阿里千问大模型(Qwen)进行微调的不同模型。然而,Manus为C端用户提供了更佳的模型使用体验,并且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勇敢地标榜自己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这使其迅速走红,为后续的商业合作和融资创造了良机。“虽然2025被视为Agent元年,但Manus是最早实现这一目标的。”该投资者说道。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获取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