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9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文|锦缎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刚刚过去的2025年十一假期可谓是AI时代的首个假期。
一个崭新的概念悄然兴起:旅行助手(AI旅行助手)。
各大平台纷纷将AI技术融入到旅行服务中,无论是行程规划、实时建议,还是解决旅行中的各种问题,似乎都变得游刃有余。许多平台宣称,其效果已远超传统的旅行社和人工导游。
那么,AI旅行助手究竟是空洞的口号,还是未来旅行的真正趋势?其实际效果如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01 评测背景与目标
尽管在线旅行社(OTA)已经发展成熟,但旅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痛点:
· 信息繁杂难以筛选:面对各个平台海量的旅游攻略与目的地信息,如何找到所需的内容?
· 行程规划费时耗力:景点路线、交通选择、餐饮住宿,如果没有精心安排,旅行体验势必大打折扣。
· 突发状况应对不及时:天气变化、景点临时关闭等状况会让人措手不及,旅行心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 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传统旅行产品往往过于标准化,杂乱的攻略也无法满足个别需求。
AI旅行助手是否具备超越OTA的潜力,能够打破这些痛点,成为新一代的旅行选择呢?
在宣传中,各家AI旅行助手都声称能够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和更个性化的旅行服务。
然而,这些承诺是否能够实现,还需要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
02 实战检验
由于我并非旅行攻略的资深创作者,首先让AI从普通用户的角度进行一段提示词的拟定:
我计划去北京游玩几天,大约五天四晚。我希望能参观一些著名景点,比如故宫、长城等。希望能够尝试一些北京的特色小吃,并且住宿环境也要舒适。我是单独出行,希望行程安排不要太紧凑,轻松些。从上海出发,大概是这个月下旬,具体日期尚未确定。请帮我安排整个行程,包括交通、住宿、每日活动及用餐等。
提示词中故意省略了一些细节,以便观察AI的规划能力。
首先登场的是通义千问。
在Qwen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平台已经内置了“旅行规划师”功能。

不过,由于提示词比较随意,Qwen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更多细致的问题:

经过约26分钟的规划,Qwen给出了详细的文字描述,并附上了一份PDF格式的旅行安排,颇具贴心之处。
Qwen的旅行规划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整体行程安排→公共交通方案设计→景点信息汇总→酒店推荐。
其主要依靠飞猪、高德以及网络搜索三种方式。
不可否认,拥有飞猪和高德这两大应用的阿里,其AI产品在旅行领域表现相当出色。
先来看看交通方面,无论是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铁往返,还是从酒店到八达岭长城的交通安排,相关车次信息都相当准确,预想中的“胡编乱造”并未出现。
在食宿方面,酒店的预定价格也与携程网显示的价格完全一致,这令人感到惊讶。
至于餐饮安排,Qwen的规划虽然包含了炸酱面和护国寺等地,确实满足了“北京特色小吃”的要求,但整体安排显得不够全面。例如,第一天晚餐、第二天午餐和第三天全天都没有提供建议,部分用餐时间也仅设定为20分钟,这显然不太合理。
在景点安排上,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圆明园等著名景点都有列入,信息覆盖全面,包括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推荐项目及注意事项等。然而,部分景点的时间安排仍存在问题,例如,尽管颐和园的游玩时间建议为3小时,但行程中仅安排了2小时,而圆明园的游览时间则仅为20分钟,这引发了疑问。
总体来看,行程安排相对宽松,每天的下午或晚上都留有自由时间,方便用户自主安排。

在预算方面,规划也非常宽松,总体看来相当合理且出色。
为了进一步测试AI的能力,我接着提出了一些旅行相关的问题:
除了景点,北京还有哪些适合晚上游玩的地方?或者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小众体验?
探索北京:AI助手的旅行推荐与比较在本次推荐中,Qwen指出了什刹海与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多处颇具特色的去处。此外,天桥和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簋街的夜宵以及胡同的夜骑等活动也被列入了推荐之中。

与此同时,针对两种突发状况,例如找不到身份证无法乘坐高铁,或游玩途中手机没电无法返回酒店,Qwen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因此,Qwen在旅行安排方面完全能够胜任导游的角色,只需稍加调整即可直接使用。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旅行领域的专业玩家——携程AI助手。
作为专业工具,携程AI的界面设计更加简洁明了,除了输入出发地、目的地和日期外,还有旅行偏好的选项供用户选择。

不过,为了保持测试的一致性,这里依然将上述提示词交由AI进行规划。
携程AI的响应速度显著优于Qwen,仅需几分钟便能制定出详尽的旅行计划。
与Qwen的安排不同,携程选择了飞机作为往返交通方式,时间与航班信息均准确无误。
携程AI设计的行程同样涵盖了北京的众多知名景点,界面右侧的地图上标注详细,每个景点的开放时间、建议游玩时长及简介也一一列出,甚至包括故宫需要提前预约的说明。
相比Qwen制定的严谨行程,携程AI的安排灵活性更高,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而是将活动分为上午、下午及晚上。
此外,携程AI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景点推荐,服务十分周到:

唯一的不足在于关于景点之间的交通与门票价格的详细信息较为欠缺。
在餐饮推荐方面,携程AI为用户推荐了三家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美食餐厅:

得益于大数据的强大支持,携程AI在避免“踩坑”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携程在网上的交通、餐饮和住宿价格信息非常全面,携程AI助手却未涉及预算相关的建议,用户需要额外进行提示,而这本应是携程的优势所在。
因此,相较于Qwen这个细致入微的旅行管家,携程AI更像是一位热情的当地导游。
最后,呈现的选手是豆包。
由于豆包尚未推出专门用于旅行的助手,这里我们使用其“深入研究”功能。
规划过程大约需时十分钟,并能生成可下载的攻略报告,同时网页上也会总结主要内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豆包在最初的高铁往返安排中出现了失误。
从上海到北京的G106高铁并未出现在官方当天的时刻表中,推测仍是老问题:联网搜索的数据源不准确,幸好返程的班次信息是正确无误的。
在交通安排方面,豆包表现得相当出色,详细列出了用户抵达北京后,从酒店到各大景点的交通方式,以及景点之间的流动方式。

在景点推荐方面,所有值得参观的地方均有涵盖,行程安排紧凑而又合理,确保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都有精确的规划。此外,推荐的游览路径、拍照的最佳地点以及附近的餐饮选择都标示得相当明确。
关于餐饮服务,豆包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能够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每日的餐饮预算以简洁的表格形式呈现,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在费用和预算的部分,豆包在文末提供了详细清单,虽然可能存在轻微的误差,但并未影响整体规划的实用性。
最后,规划的尾声部分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和建议,极大提升了人性化体验,豆包的用户体验确实值得信赖。


总体来看,豆包在旅行规划方面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虽然在往返班次上出现了小失误,但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此外,豆包所提供的行程安排,不仅能在出行前帮助用户“减轻思维负担”,而且其卓越的多模态能力也能在旅途中帮助用户“节省体力”,从识别建筑风格到介绍经典背景,样样俱全。
03 结语
可以看出,与几个月前利用AI聊天功能制作旅行攻略相比,现在的Agent式AI旅行助手已然超越了原有的界限,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
无论是全局把握与行程规划的能力,还是对当地文化历史的了解,甚至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这些AI旅行助手都能够胜任。
它们已经远超传统旅游导游和旅行社,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且具备一定个性化需求的行程建议,人们对旅行的理解和体验也因此悄然改变。
然而,对于这些处于技术前沿的巨头而言,功能的增强仅仅是一个阶段目标,并不是最终目的。
如何将AI旅行助手的卓越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实现规模化盈利,是商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AI旅行助手的盈利路径,不仅限于简单的广告投放或会员收费。
其核心价值更多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与预见,从而实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当前,最直接且最具潜力的途径是实现交易闭环的深度融合与佣金分成。
Agent式AI旅行助手已然融入旅游产业链,部分应用甚至能够直接协助用户完成机票、酒店等一系列预订与支付流程。
因此,与在线旅游平台、航空公司及酒店集团进行合作,并基于交易金额获取佣金分成,或许将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AI旅行助手:开启旅行新纪元的关键力量随着合作的加深,优质高效的比价策略能够协助用户做出最佳决策,从而提升转化率及用户的忠诚度。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推荐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与用户的互动中,AI旅行助手能够积累大量的数据,这类实际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其有效性远超传统的聊天机器人。
旅行偏好、时间安排、兴趣爱好以及预算等信息,将成为极其重要的“赛博”资产。
利用这些数据,相关企业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定制化的旅行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服务。
除了直接的交易与技术交互,AI旅行助手还具备通过内容与社区运营来打造品牌影响力的潜力。
利用AI生成高质量且个性化的旅行攻略和推荐榜单,可以吸引大量用户,形成流量入口。
当然,实现这些商业愿景仍然需要时间的积累。
提升用户体验、保护数据隐私以及增强模型能力,都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随着AI逐步进入Agent时代,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AI旅行助手将成为重塑旅行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