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61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几天前,我和一位从事编程的好友共进晚餐,他兴奋地展示了他的电脑,表示如今写代码已经不需要逐行输入了。
只需对AI说“创建一个餐厅网站,能进行预约”,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我当时非常震惊,这根本不是节省时间,而是彻底改变了商业的规则。这正是当今大热的AI编程,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在重新定义业务的基础逻辑。
起初我以为AI编程只是辅助程序员,比如提供一些代码片段,但后来我意识到这项技术已经有了更高的进化。
最初的工具,例如GitHub Copilot,之前好友用它来编写用户订单模块,以前需要三周的时间,现在一周就能搞定。

后来出现了Cursor这种工具,用户可以直接与AI讨论“产品的感觉”,比如想要一个“简洁而温馨的购物页面”,AI便能明白如何实现,硅谷的人称之为“氛围编程”。
更为先进的是Devin,有人提到只需给它一个需求“创建纽约的餐馆网站”,它便会自动查找资料、编写代码、进行测试,最后直接上线,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这绝对不只是辅助工具,简直是一个全自动的“代码工人”。

讨论了AI编程如何从“小助手”转变为“主力军”,接下来就得提到这场变革使市场上的两类人彻底分道扬镳——新兴创业者与资深的传统企业,他们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
单枪匹马撼动整个团队?新兴玩家的AI逆袭之路
如今的新创业者们可谓是如鱼得水,以前要开发一个APP,必须筹集资金组建团队,耗费数月才能完成初步原型。
如今却大不同了,有位名叫Pieter Levels的创业者,独自一人创建了多个盈利网站,例如帮助数字游民寻找住所的NomadList,以及使用AI生成写真的PhotoAI,听说他的年收入早已超过百万元。

他凭借AI工具进行代码编写和客户服务,单枪匹马的效率堪比一个大团队。
还有一家名为Hadrian的公司,更是将制造过程视作“软件问题”,利用AI将设计图直接转化为加工路径,过去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精密零件,如今几天内就能搞定。
这些新兴企业完全打破了传统规则,借助AI将成本和时间压缩到极限,对于老旧企业而言,这不仅是竞争,更是一次全面的降维打击。

他们不再纠结于“是否能实现”,而是关注“这个创意是否值得尝试”,试错成本低到难以想象。
而新兴企业的优势不仅于此,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意测试。
例如,有一家快消品牌使用AI生成了多种包装设计,并将其发布到短视频平台,观察哪些设计更受欢迎,最终迅速确定了最佳方案。
这种“让市场来选择”的策略,显然比传统企业封闭式调研要快得多。

新兴企业通过AI迅速崛起,而传统企业却面临着更多挑战。
并不是他们缺乏变革的意愿,而是这种转型实在艰难,犹如在飞行中的飞机上更换引擎,既要保持现有业务的稳定,又要学习新技术,极易陷入“用AI做旧事”的困境。
我曾听说一家跨国制造公司,试图利用AI优化生产流程,结果各部门协调耗时两个月,最后的效果远不及小企业的速度。

可以理解,许多传统企业在运作时会受到流程和规定的制约,例如合规审计和跨部门签字等措施,这虽然有助于风险控制,却也显著降低了试错的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无论是智能工厂的控制系统,还是物流行业的供应链平台,均依赖于软件的推动。
由于人工智能改变了软件的开发模式,自然而然地也改变了相关行业的运作方式。
就像Hadrian那样,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对手如今变成了软件公司,若不进行转型,企业将面临困境。
无论是新兴公司还是老牌企业,都无法回避一个核心问题:当AI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后,究竟应该专注于哪些方面?过去我们关注“是否能够做到”,现在则需思考“是否应该去做”。商业模式的规则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甚至连企业的团队构成也随之改变。
曾几何时,大家都认为公司越大越好,人手越多越强大,如今这一观念正逐渐被颠覆。
以CognitionAI为例,创始人Devin仅有不到20人的团队,却获得了顶级投资,并研发出可能颠覆程序员工作的产品。
他们的团队成员无需编写大量代码,主要负责为AI设定方向,像乐队指挥一样,引导AI“演绎”出期待的产品。
还有一家名为Numerai的对冲基金更是创新,完全不雇传统数据分析师,而是将数据开放给全球的AI开发者,大家共同构建模型,企业仅需整合最佳方案。
这种“小核心+大AI”的组织结构相比于以往的几百人的团队灵活性大为提升。
传统企业的层级管理模式如今看来反而成了负担,协调工作的人数往往超过实际工作者,导致效率下降。
我一位朋友所在的公司也在经历变革,曾经一个项目需要十几位程序员,现在只需两三人配合AI就能完成。
他们的老板表示,现在招聘时不再关注求职者能写多少行代码,而是看重其能否提出让用户眼前一亮的创意,以及是否能与AI有效沟通需求。
简而言之,未来所需的核心人才将不再是“代码工匠”,而是“创意架构师”。

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人工智能如此强大,人类的角色又该是什么呢?其实不用担心,AI所接手的是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的重要性反而愈发凸显。
例如,创造新点子、进行跨领域的创新,或者深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些都是目前AI所无法替代的任务。
就像健身APP的教练,他们并不需要掌握编程,只需将自己的训练理念表达清晰,AI便能协助他们开发出专属的应用,与大型平台进行竞争。
因此,AI编程的这场变革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如果企业现在还不采取行动,恐怕真的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
例如,企业应优先让核心团队熟悉并使用AI编程工具,不应等到最后一刻;同时,将公司的流程拆分为模块,便于外部合作,就像拼搭乐高一样;最关键的是,不要再仅仅关注“如何加快工作效率”,而要多考虑“应该做些什么”。
未来的商业竞争,将不再是人数或资金的较量,而是创意的优劣,以及与AI的协作能力。

那些依然依赖传统方法的企业,恐怕会在新时代的“一人舰队”面前被远远抛在后头。
AI编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编码方式的转变,更是整个商业生态规则的重新制定,越早理解,越能越快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