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编写代码,未来学生还需要学习编程吗?与谷歌科学家的对话畅谈!

共计 281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者 | Edu指南

“编程真的完结了吗?”面对AI工具能自动生成代码的趋势,谷歌的科学家斯蒂芬妮·德鲁加(Stefania Druga)回应称:“绝对不是,学习编程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超越工具的局限:编程的真正价值在于思维的塑造

在最近与Edu指南的对话中,这位致力于AI教育的前沿专家提出了一个富有前瞻性的观点:随着机器逐渐接管具体编程语法的编写,人类教育的真正重心也正在悄然转向思维能力的再造。

斯蒂芬妮认为,编程的深层次价值远超过其作为工具的功能。其核心在于培养“计算思维”和“算法思维”,即将复杂的行为和交互进行结构化和逻辑化分析与描述的能力。

“即使未来代码在更高层次上运行,人类依然需要清楚地理解应用的逻辑:输入是什么?输出又是什么?数据如何流动?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她强调,这种思维模式是掌控AI协作的基础。开发者能够通过“氛围编程”(Vibe coding,一种在硅谷流行的编程方法,利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生成代码)获得更好的成果,正是因为他们具备提问、评估和修正生成结果的内在思维模型。因此,教育的重点应从特定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Script)的教授,转向通用计算逻辑与架构思维的培养。

不要害怕学生使用AI,否者教育可能与市场脱节

然而,现实中的编程教育却面临着滞后的困境。斯蒂芬妮犀利地指出,传统教育体系的转型非常困难——课程、评估和考试机制无法迅速适应AI时代。“如果因为害怕‘作弊’而禁止学生使用生成式AI,只会导致技能的断层。”她警告道。当学生进入职场时,几乎所有企业都假设员工具备使用Copilot等AI编程助手的能力。禁止使用,相当于教育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斯蒂芬妮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动态契约”。她向Edu指南展示了她所创建的在线新工具(也可以用白板或纸张替代):师生围绕具体任务(如撰写论文)共同绘制“AI使用光谱”。光谱的一端是“鼓励行为”(如语法检查、大纲生成),另一端是“禁止行为”(如生成整篇文章),中间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灰色地带”(如寻找文献引用)。每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使用设想并进行定位。接着,全班进行深入的辩论,达成对灰色地带的共识,最终形成一份独特的“班级社会契约”。这份契约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转化为“系统提示”,嵌入ChatGPT、Claude或Gemini等工具中。当学生进行操作时,AI会主动提醒:“根据协议,我不能为你生成整段内容”——技术成为了协议的守护者。

“协议是动态的,”斯蒂芬妮解释道,“当学生发现某些辅助方式(如头脑风暴)实际上抑制了原创性时,可以推动班级修订条款。”这个框架将AI使用从“地下状态”推向透明协商,在具体任务的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判断和规则共建能力,成为素养养成的活课堂。

前置AI素养能力

当AI如同空气般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培养“素养前置”已成为迫切需求。

斯蒂芬妮并不提倡让低龄儿童过早接触技术,但面对现实时,她保持清醒的态度:AI已经像氧气一样无形地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七岁的儿童在使用搜索引擎时,AI已经在结果摘要中;语音助手(如Alexa、小爱同学)背后的回应是语言模型的驱动;甚至YouTube的推荐流都是由算法控制的。孩子们可能完全不知道这些“智能服务”背后的运作机制、数据来源或潜在错误。

“技术已经成为环境,必须开始对话。”为此,斯蒂芬妮开发了一本备受好评的《家长AI素养手册》。该手册摒弃复杂的理论,提供家庭场景中的实用策略:

– 将技术话题融入对话:

将“智能音箱如何识别唤醒词?”、“YouTube为何推荐这个视频?”等问题带入晚餐讨论。

– 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数据不同,结果会怎样?”、“开发者为何这样设计?”

– 错误即教材:

当AI发生错误时,与孩子共同分析原因,理解技术的局限。

– 共学与倡导:

家长无需成为专家,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关注隐私、公平等伦理议题。

手册的核心在于:

将深奥的AI原理转化为日常可触及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家庭生活中播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

随着入门级岗位被AI取代,教育目标需要根本性调整。

斯蒂芬妮对Edu指南表示,她对当前教育逻辑感到质疑:“长久以来,教育被视为就业市场的输送带——市场需要Python,课堂就教Python;需求转向Web框架,课程便迅速跟进。”这种“就业导向至上”的课程模式在AI自动化浪潮下显得愈发脆弱且短视。许多基础编程和文书类岗位正被更高效的方式取代,技能迭代的速度远远超过课程更新的周期。

聚焦“人”的优势:创造力、解决力与协作力

她对Edu指南表示,教育的真正重点应回归到人的本质优势:

– 创造力:

“构思新项目、寻找难题的突破口、探索新方法、取得新发现——这些正是人类闪耀而AI困境的领域。”创造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的环境,是超越技术迭代的永恒价值。

– 问题解决能力: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调整策略,管理进程——这本质上是高级算法思维与项目管理的融合。

– 社交协作能力:

“即便AI无处不在,社会的运作仍然依赖于人际关系。”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和共情理解是AI融入社会后显得尤为珍贵的“人类操作系统”。

新一代的创业者正在用实际行动重塑成功的路径。

斯蒂芬妮观察到,年仅19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在借助AI工具,以惊人的速度创建盈利项目。其秘诀在于避免传统风险投资的路径依赖:不执着于融资与宏大叙事,而是敏锐捕捉具体痛点(如餐馆难以管理在线菜单图片),用AI快速构建最小化解决方案,直接投入市场进行验证并收费。盈利与用户反馈驱动迭代,实现小而美的自主性。这种路径凸显了需求洞察、快速原型验证和独立商业思维的结合——这正是未来教育应强化的能力组合。

行动建议:从热爱出发,让项目成为学习的导师。

对于希望在AI时代学习编程的师生,斯蒂芬妮的建议既简单又有力:

“从任何地方开始,选择一个你热爱的项目。”

热爱音乐?可以尝试构建个性化的推荐系统,甚至开发一个“听哼识曲”的小应用。兴趣是抵御学习乏味的最佳武器。

拥抱工具,勇敢提问。

利用丰富的免费AI编程助手,如Claude、DeepSeek等智能代码编辑器,它们能够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别害怕向社区或同伴寻求帮助。

当AI轻松生成代码时,教育的探索必须更深入。我们需要超越工具层面的焦虑,深入培养计算思维;需要打破课堂禁令,建立人机协作的透明契约;还需要将AI融入家庭对话,让新一代儿童成长为具备新能力素养的人;更需要将教育目标从“适应岗位”提升至“释放创造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对话谷歌科学家:当 AI 会写代码,新一代学生还要学编程吗? – 今日头条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后经过ai改写发布,如不小心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给您带来困扰,深表歉意!
正文完
 0
小智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智 于2025-11-07发表,共计2814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智语AI写作智能工具,您将体验到ChatGPT中文版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撰写专业文章,还是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AI助手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或主题,AI便会迅速为您生成相关内容,让您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
利用智语AI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ai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ai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