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 QuestMobile 在 8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豆包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 1.57 亿,整个 AI 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这款仅存在两年的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形成明显的优势?从短短三个月内用户量突破千万,到如今稳居亿级用户群,豆包的迅速崛起并非偶然,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 AI 产业在技术竞争与生态构建方面的深刻变革。

一、1.57 亿月活的背后:重塑规则的胜利
QuestMobile 的数据揭示了用户选择的清晰逻辑:DeepSeek 以其专业解析能力维持在亿级用户规模,而豆包则凭借其多模态融合的能力实现了快速超越,环比增速达到 6.6%,背后是日均新增 43 万用户的持续涌入。这种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种产品理念的对立——DeepSeek 象征着“技术驱动的精准化”,而豆包则代表“生态驱动的普惠化”。
打开豆包应用,用户能够直观感受到这种差异:其语音对话功能支持 16 种方言的识别,文生图功能能够实时生成带动态效果的表情包,甚至可以通过摄像头直接识别商品包装并生成购物建议。这些功能看似琐碎,实则精准满足了大众用户的核心需求——AI 不仅是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更应是生活中的“全能助手”。反观 DeepSeek 在金融数据分析和学术文献解读等专业领域的优势,更适合特定行业用户,两者的用户画像已然清晰。
字节跳动 Flow 部门的工程师曾指出,豆包的训练数据中,有超过 60% 的内容来自抖音和今日头条等生活化的素材。这种“接地气”的语料库使得豆包在生成菜谱和旅行攻略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网红打卡点”“隐藏吃法”等流行词汇,而不是生硬地输出标准答案。当 AI 能够“说人话”时,用户的粘性自然就会提升。
二、飞轮效应的形成:从流量优势到生态壁垒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飞轮效应”,在豆包的案例中得到了完美的验证。抖音生态带来的流量支持是其首要推动力:在抖音 App 中,“豆包 AI 绘画挑战”的话题播放量已达 80 亿次,用户在浏览短视频时,平均每滑动 5 次就能看到豆包的功能入口。这种“沉浸式渗透”使得其获客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三方的测算显示,豆包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仅为 DeepSeek 的三分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流量的反哺形成了良性循环。用户通过抖音利用豆包生成视频文案,这些交互数据又成为模型迭代的重要基础。9 月初推出的 Seedream 4.0 模型,正是基于数千万用户的绘画需求反馈,成功实现了对“中国风”“赛博朋克”等风格的生成精度超越谷歌的 Nano Banana。这种“用户需求 - 技术迭代 - 场景拓展”的闭环,确保了豆包的多模态能力始终保持领先。
腾讯的元宝也展现出 22.4% 的增速,依托微信生态的社交裂变,其“AI 群聊助手”功能迅速吸引用户,但在功能丰富性上仍不及豆包。这也印证了业界的共识:AI 产品的竞争最终将归结为生态整合能力的比拼。
三、电子商务的 AI 革命:效率重塑与伦理边界
AI 对电商行业的影响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豆包的崛起使这一变革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阶段。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间吸引了 1300 万观众,而京东的“采销东哥”达成了 5000 万的 GMV,这些数据都表明 AI 正在重新定义人货场的连接方式。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商家的参与度——抖音电商数据显示,使用 AI 脚本生成工具的中小主播,场均销售额提升了 37%,退货率降低了 19%。
这种效率提升的背后,体现了 AI 工具的“平民化”趋势。淘宝测试的“AI 万能搜”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给妈妈买生日礼物,预算 500 元”自动推荐商品组合;抖音的“智能投流助手”则能实时调整广告投放策略,将投资回报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 2.3 倍。这些功能不再需要复杂的算法知识,商家只需简单输入需求,AI 便能完成从商品选择到推广的全流程优化。
然而,在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行业中的混乱现象也随之而来。今年 3 月,淘宝查处的 AI 假图案件中,有商家利用 AI 生成“10 斤重的帝王蟹”图片,实际发货却仅为 3 斤;在抖音电商的违规案例中,甚至出现用 AI 模拟董宇辉声音销售假酒的情况。这些事件促使平台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淘宝要求 AI 生成的商品图必须添加水印,抖音则上线了“AI 内容识别系统”,对仿冒名人和夸大宣传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四、普通人的 AI 生存指南:不必成为技术专家,做规则的参与者
面对 AI 浪潮,大多数人无需掌握深度学习算法,但必须学会“工具化生存”。以下三个原则至关重要:
首先,充分利用平台基础设施。 抖音的“AI 脚本生成器”、淘宝的“智能客服助手”都是免费的工具,中小商家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某服饰店主通过抖音 AI 生成“秋季穿搭短视频脚本”,在三个月内粉丝从零增长至 12 万,这种“零成本启动”的案例正在层出不穷。
其次,确保合规经营。 今年 9 月,抖音封禁了 237 个使用 AI 仿冒明星代言的账号,这些账号普遍存在“未标注 AI 生成”“夸大产品效果”等问题。牢记一个简单的标准:使用 AI 优化内容是可以的,但不能替代真实的信息——例如,AI 修图可以,但不能修改商品材质;AI 生成文案可以,但不能虚构用户评价。
最后,理解数据的价值。 豆包的成功证明,用户数据在 AI 时代是“石油”。普通用户在使用 AI 工具时,主动反馈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对生成结果标注“不够口语化”“场景不匹配”,这些行为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服务,长期来看也是在参与 AI 的进化过程。
结语:AI 不再是颠覆者,而是筛选工具
QuestMobile 的榜单变化,实际上是用户选择的体现。从 ChatGPT 引发的全球热潮到豆包的崛起,中国的 AI 产业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了从技术跟随到生态引领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参与者。
对于商家而言,AI 如同一个精密的筛选工具:不仅能够帮助善用工具的人实现“一人一店”的轻资产运营,同时也会淘汰那些固守传统模式的顽固者。当豆包的语音助手能够帮助市场上的大妈生成叫卖文案,AI 设计工具能够让小裁缝制作出高档服装效果图时,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普通人在 AI 的帮助下实现价值跃升的可能性。
张一鸣曾指出:“认知的深度决定竞争力。”在 AI 全面渗透的今天,这种认知不仅关乎技术理解,更涉及对人性需求的洞察。豆包的 1.57 亿用户,投出的正是这样一张选票:他们所需要的不是无所不能的超级 AI,而是愿意倾听和解决他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生活伙伴”。这或许才是中国 AI 产业真正寻求突破的路径——以技术为基础,生态为依托,以人性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