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的AI帝国:大厂转型之路能否逆袭成功?

共计 51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到字节跳动,或许你会首先联想到抖音或今日头条这些广受欢迎的产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转。

在 2025 年 6 月 11 日于北京举行的火山引擎 Force 原动力大会上,字节跳动的首席执行官梁汝波自信地分享了他们在 AI 领域的最新进展:其豆包大模型 1.6 以“行业最低价格与卓越推理能力”成功进入企业市场。火山引擎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中占据了高达 46.4% 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百度与阿里云的合计,稳居行业首位。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曾经在 AI 领域处于边缘的公司,凭借其激进的策略和快速的迭代,成功逆袭了阿里和百度等传统云服务商,夺得了国内大模型服务市场接近一半的份额。火山引擎的总裁谭待在现场展示的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今年 5 月底,豆包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飙升至 16.4 万亿 tokens,是发布初期的 137 倍!在全球 AI 应用 5 月的产品排名中,豆包位列第四,甚至在 IOS 下载榜上也取得了第二的位置。

这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字节跳动在 AI 领域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战略与实践?混沌 AI 君将从商业、产品和组织三个方面,全面解析字节跳动的 AI 布局。

商业视角:成本革命引爆企业市场

46.4% 的市场份额是如何获取的?

2024 下半年,中国的大模型调用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火山引擎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跃居行业领先位置。

根据图表显示,截至 2024 年底,火山引擎的调用量市场份额已达到 46.4%,超过了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的总和。在企业级人工智能市场中,价格往往是规模的决定因素。字节跳动对此深有体会——豆包 1.6 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一次“成本重塑”。它创新性地采用了“输入长度”分段定价策略:在企业常用的 0 -32K 输入区间内,每百万 Tokens 输入仅需 0.8 元,输出 8 元,按照 3:1 的典型输入输出比例计算,平均每百万 Token 的成本约为 2.6 元。这一价格相比于前代豆包 1.5 深度思考模型及竞争对手 DeepSeek R1 的 7 元,直接降低了近 63%!换句话说,企业现在只需支出过去三分之一的费用,就能够享受到性能更强、支持多模态的新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的云服务品牌,直到 2020 年才开始向外界提供服务——在成立仅五年的情况下,就在大模型公有云领域实现了对传统巨头的赶超。根据 IDC 的数据,自 2024 年下半年起,中国云上的大模型调用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日均调用量从 6 月的 963 亿次激增至 12 月的 9522 亿次,半年内增长近十倍。推动这一飞跃的正是厂商能力的提升与价格门槛的降低。而字节的豆包大模型无疑是降价潮的先行者:早在 2024 年 5 月,豆包 1.0 便率先发起了价格攻势,每千 Tokens 的费用比行业平均低 99.3%;同年 12 月,其视觉模型的定价更是做到 1 元处理 284 张图片,较同行低了 85%。正如《21 世纪经济报道》所评价的:“大幅降低模型推理成本,将多模态大模型迅速应用于行业,同时把价格打下来,这是火山引擎一贯的经营策略。”

产品视角:豆包 App 迅速崛起,成为市场领军者

独特策略助力成功

字节跳动在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基因,为其 AI 战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豆包 App 便是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这一对话式 AI 应用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用户规模名列前茅的 AI 工具。根据 QuestMobile 的统计,截止到 20249月,豆包 App 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 760 万,成功超越了百度文心一言,成为中国活跃用户最多的 AI 产品。到了 2024 年 10 月,豆包的日活跃用户数进一步上升至 945 万。而在 2023 年 11 月,国内的 AI 对话工具之王仍为百度,豆包的日活用户仅为 130 万,尚不足文心一言的八九成。短短几个月间,豆包实现了从百万级用户到近千万级用户的飞跃,令人惊叹。

豆包 App 的流量获取策略同样值得关注。字节跳动善于借助其庞大的内容生态及精准的推荐算法,为新产品提供流量支持。据内部人士透露,只要字节愿意加大流量投放,豆包的日活跃用户“很快就能突破千万”。事实也证明,到了 2024 年底,豆包在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的曝光量激增,用户增长呈现出指数级的态势。此外,字节还通过跨界资源为豆包注入活力:例如将豆包整合进飞书等办公工具,提升企业用户的接触频率;又或是在抖音上推出豆包相关的趣味挑战和 AI 创作话题,激励用户生成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流量的循环增长。

独特的“流量与产品”双重策略:字节跳动被称为“App 工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了无数热门应用。这一次,在 AI 应用的浪潮中,字节采取了全方位的进攻策略:除了豆包对话助手外,还陆续推出了 AI 绘画、AI 音乐、AI 编程等十余款专业 AI 工具,形成了矩阵式的布局。这些应用中,部分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例如面向内容创作者的 AI 剪辑工具剪映 AI 系列,以及为开发者提供的 AI 代码助手 Trae 等。更为重要的是,字节逐步将这些应用背后的 AI 能力打通并融合。如今,豆包 App 已经接入了字节自家的 AI 绘画(即梦)等功能,甚至能够调用字节旗下的 AI Agent 平台“扣子”(Coze)来完成更复杂的自动化任务。这使得豆包正从一个单一应用向 AI 超级应用的雏形转变。相较之下,许多竞争产品仍旧各自为政,功能相对单一,豆包凭借字节丰富的产品生态,实现了“一站式”的领先优势。

综上所述,豆包 App 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字节跳动在产品与运营领域深厚实力的体现:既拥有顶尖的模型能力作为基础,又充分发挥了其在流量分发和用户运营方面的优势。业界普遍评价称,“豆包让 AI 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纵观全球,ChatGPT 仍然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但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豆包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本土 AI 应用。

组织视角:从 AI Lab 到 Flow/Seed/Stone

顶尖团队的艰难转型

无论技术和产品多么强大,背后都离不开组织和人才的支持。字节跳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转型,关键在于其内部组织结构和人事策略的大胆革新,这一做法被外界誉为“大象也能跳舞”的典范。

字节跳动的 AI 转型:从滞后到引领的华丽逆袭

回顾 2022 年底,ChatGPT 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的震动,然而字节跳动在大语言模型的布局上却显得相对滞后。虽然早在 2016 年,字节便成立了 AI Lab,并成功孵化了抖音等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但到了 2023 年初,其 AI Lab 的自然语言处理团队中,专注于大模型的成员仅有不到 10 人。而公司在战略层面上更是将重心放在了 AI for Science 等领域,显然一度对大模型的重视程度不足。相比之下,百度早已发布了文心大模型,阿里巴巴则在 2020 年便启动了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

因此,2023 年上半年,字节在大模型的竞赛中显得有些落后。不过,字节跳动的高层迅速意识到了问题,并展现出强大的调整和执行能力。

在 2025 年的字节大会上,梁汝波深刻反思道:“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的战略规划存在两大失误:首先是错失了早期关键技术的窗口期。国内一些领先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如 DeepSeek)早在 2018 至 2021 年间就已开始布局,而字节直到 2023 年才在公司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讨论,并未能及时跟上 OpenAI 在 2024 年 9 月发布的长链思考模型,导致豆包大模型被 DeepSeek 反超(后者的日活跃用户已达到 3000 万,超越豆包成为国产第一);其次,组织效率的低下限制了创新的速度。由于大公司的决策链条较长,导致技术敏感度不足的问题在 GPT 和 DeepSeek 的两次技术浪潮中频频暴露。”

因此,自 2023 年下半年起,梁汝波主导对字节的 AI 研发体系进行了彻底的重组:一方面,成立了全新的“大模型研发团——Seed 部门”,由字节的元老、前 TikTok 技术总监朱文佳负责;另一方面,在 2023 年 11 月新设立了与抖音、火山引擎等业务平行的“Flow 部门”,专注于 AI 应用,由前 TikTok 负责人、Musical.ly 创始人朱骏担任领导。Flow 部门在字节内部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其重要性与抖音不分上下。随后,字节又从内部各条业务线调配精锐人才支持 AI 领域的开发:抖音的灵魂人物陆游转岗为 Flow 的移动产品负责人;原抖音 CEO 张楠则辞去职务,投身剪映团队打造即梦 AI。可以说,字节将其最顶尖的“打江山的人”全都投入到 AI 的新事业中,这样的豪华阵容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极为罕见,彰显了其背水一战的决心。

与此同时,字节也不惜重金从外部引进 AI 领域的顶尖人才。根据晚点报道,自 2023 年四季度起,字节创始人张一鸣再次回归创业初期的状态,开始频繁接触 AI 研究者。到了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多位国际顶级科学家相继加盟字节:包括在谷歌工作了 17 年的“Google Fellow”吴永辉博士,他跳槽担任字节大模型基础研究负责人,直接向 CEO 梁汝波汇报;还有 Google 的视频生成项目 Video Poet 的原负责人蒋路、阿里通义的前负责人周畅、零一万物的前预训练负责人黄文灏等人也加入了字节。为了给这些顶尖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字节内部还成立了“Seed Edge”长期研究组,专注于前瞻性的 AGI 课题,提供额外的算力资源和更宽松的考核周期,甚至在以往以“投入产出比”决定生死的产品项目上,字节现在也对 AI 项目采取了更宽松的态度,鼓励大胆创新。显然,字节深知要在 AI 的竞争中保持领先,既需要短期的业务团队冲刺,也要有长期的研究力量投入——两者缺一不可。经过一系列调整,字节的 AI 组织架构逐渐清晰,由 Flow 应用团队、Seed 模型团队和 Stone 支持团队三部分组成。

Flow 团队专注于 AI 产品开发(如豆包等);Seed 团队则致力于大模型的研发(设有语言、视觉、语音、世界模型等多个方向)。Stone 团队作为产品研发的支持平台,由字节的工程负责人洪定坤领导,提供基础设施和工具的支持。这种“三驾马车”的分工模式,使得各团队能够专注于各自的职责,同时又能紧密合作:模型的迭代、应用的创新与系统的支持形成了闭环,推动高效进展。这一架构在 2024 年下半年基本成型,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例如在今年年初,字节将原 AI Lab 的剩余团队也整合进 Seed 进行统一管理,彻底打破了旧有的条块分割。

组织变革的成效立竿见影。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字节的大模型在口碑和产品数据上实现了显著飞跃。豆包大模型在多个能力上超越了预期,仅用不到一个季度便达成了“整体效果追平 GPT-3.5”的 OKR;而豆包 App 及一系列 AI 新品的发布,使得字节在 C 端的声誉大幅提升。昆仑万维的创始人周亚辉曾尖锐地评价道:“如果说去年字节的 AI 战略不及格,今年则是满分表现……这符合我对这个组织快速迭代能力的期望。”

投资者们也感慨,原本以为 AI 创新是小团队的机会,没想到字节这样资源雄厚且拼搏的大公司,令创业公司的敏捷优势荡然无存。

有人形容,成功企业在规模扩大后往往会产生“平庸的引力”——流程变慢、创新停滞、人才怠惰,最终被后浪淘汰。然而,字节跳动的做法是不断为组织注入“燃料”和“新引擎”,让其获得逃脱这一引力的速度。

构建能力的重要性

从 To C 到 To B 的进阶之路

站在 2025 年这个节点回望字节跳动的 AI 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构建”能力。在 AI 时代,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真正决定胜负的或许不仅仅是一时的应用爆款或营销声量,而是持续打造核心技术和基础架构的能力。

在混沌 AI 君看来,字节 AI 进化的核心挑战,早已超越了“再造一个爆款 App”的层面。它真正要回答的是:能否从流量红利的收割者,蜕变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这背后是对关键技术的终极拷问:你是否愿意成为世界级的引领者?

若想领先,闭门造车只服务于自己,注定行不通。唯有“以天下为先”——敢于挑战更宏大的命题,才能迫使自己整合顶级资源,付出极限努力。而一旦建立起这样的基础设施,未来的产业创新都将以此为土壤,其价值无可限量。

您对字节跳动的 AI 战略有何见解?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看法,让我们共同探讨!

突破局限,开启无限可能的钥匙

在公司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局限性常常伴随着我们。

那么,怎样才能超越这些局限,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呢?

关键在于认知的提升,它是解开这一困惑的有效工具。

凯文·凯利、彼得·圣吉、尤瓦尔·赫拉利、张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晖等众多知名思想家的智慧将成为我们的指导。

混沌大学的 500 多位杰出导师将与你共同探索这一旅程。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大厂做 AI,必败吗?深度拆解字节跳动 AI 帝国:从豆包到火山引擎,字节能否大象转身?– 今日头条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后经过 ai 改写发布,如不小心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给您带来困扰,深表歉意!
正文完
 0
小智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智 于2025-10-18发表,共计5178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智语AI写作智能工具,您将体验到ChatGPT中文版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撰写专业文章,还是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AI助手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或主题,AI便会迅速为您生成相关内容,让您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
利用智语AI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ai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ai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