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相较于传统写作,AI 写作的效率和便利性显著提升。
在传统写作中,我们需要经历选题、素材收集、结构构建、初稿撰写和全面修订等多个步骤。
而使用 AI 进行写作时,仅需明确主题,撰写提示词,然后与 AI 进行互动,最后利用 AI 进行修正和润色。
在整个过程中,撰写提示词和与 AI 的互动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来探讨 AI 写作的几个关键步骤,关于提示词的撰写技巧将在后续分享。
第一步、明确主题与目的。
我们首先需要清楚自己想要写什么主题,例如成长、亲子等,明确主题相当于为写作指明了方向。
例如,如果你对 AI 说:“帮我写一篇文章”,AI 则无法得知你希望探讨的主题,因而无法满足你的需求。
而如果你换个说法,比如:“请帮我写一篇关于自律的文章”,这样明确地指示 AI 主题,AI 便能生成相应内容。
尽管这样的提示能生成文章,但仍然不够精准。
我们还需明确写作目的,不同题材、风格及平台对文章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撰写提示词时,务必要做到尽量精准。
例如,如果要模仿小红书的热门笔记风格撰写关于自律的内容,AI 就会按照我们的指令,以小红书的种草风格进行创作。
第二步、撰写 AI 提示词。。
在 AI 写作中,撰写有效的提示词至关重要,提示词越详细,生成的文章越能贴合我们的需求。
许多人希望使用 AI 写作,但往往是因为提示词不够准确,导致生成的文章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
在 AI 写作时代,关键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精准的提示词。
我初次尝试 AI 写作时,给出的许多指令与期待相差甚远,结果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不如自己写的好。
因此我放弃了 AI,后来我再次尝试,并学习了如何撰写提示词,这样我能更有效地利用 AI,输出的文章也越来越符合我的要求。
或许在未来,运用 AI 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比单纯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
第三步、进行 AI 交互写作。
这一环节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他们认为 AI 所生成的文章已经足够好,自己无需修改。
然而,尽管 AI 写作效率高,但其语言往往显得单薄,缺乏真实情感,简单来说,就是 AI 的痕迹过于明显。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人机协作,利用人类的情感来填补 AI 的不足,而我们可能无法想到的创意,可以通过 AI 获得灵感和案例。
在 AI 写作的过程中,通常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反复提问,逐步缩小主题范围并明确界限。
我坚信,优秀的文章必定是人机合作的成果。单靠 AI 创作的文字往往显得乏味,没有情感;而单靠人工创作的内容则可能缺乏素材、创意和节奏感。
通过 AI 交互写作,互补不足,才能更高效地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第四步、进行修改与润色。
生成的 AI 文章通常无法直接使用,因为其 AI 特征过于明显,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此外,未经修改的 AI 生成内容若直接提交平台,平台易于识别出其为 AI 创作,可能不会推荐,也不会获得流量,写作再多也徒劳无功。
而且,AI 写作并非万无一失,所生成的内容也可能存在错误。例如,AI 曾告诉我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实际上他从未获得该奖项,仅是多次被提名,一直是陪跑者。
因此,AI 生成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准确,需要经过修改和润色。
当然,修改时可以使用 AI 工具,但仍需人工干预,以便加入个人故事和观点,使文章更具独特的情感色彩。
人工审查 AI 创作的内容也是必要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修正错误。
总之,使用 AI 写作时,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需要提供精准的提示词;其次,AI 创作的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最后,AI 写作应是人机结合的过程,互相借鉴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