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3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华尔街日报》于10日报道,距离百度计划在3月16日推出类似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文心一言”仅剩一周时间,许多员工正在全力以赴地赶工,然而该机器人的一些核心功能依然未能完善。
知情人士透露,数百名员工为开发“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这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正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为了加快进展,百度已从其他团队调动人手并借用高性能计算芯片以支持该项目的推动。
消息来源指出,在定于发布日期前,这款聊天机器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模型仍在进行数据训练。同时,有消息人士提到,百度计划将产品分阶段推出,初期将向部分用户开放测试。
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图片
百度公司表示,已与超过400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这些公司将能够在其产品与服务中整合使用“文心一言”。这样一来,聊天机器人能够在多种使用场景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其性能。
《华尔街日报》提到,百度在开发大型语言模型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旨在将其英文版本改造为适合中文使用。这一技术是聊天机器人的核心基础。百度于2019年发布了首款模型,并命名为“文心”,其英文名称为“Ernie”。而谷歌的相应模型则被称为“Bert”。Ernie与Bert均源于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中的角色。
据《上海证券报》早前报道,李彦宏在2022年9月就已意识到人工智能在技术与商业应用上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推测在那时百度便已开始研发“文心一言”。今年2月7日,百度内部人士向媒体确认,计划于3月推出相关产品。
根据《华尔街日报》获得的一份内部记录,李彦宏在去年12月下旬曾与员工讨论该开发项目。他提出:“我们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技术,能否将其转化为大众所需的产品?”他补充道:“这一步实际上是最具挑战性和意义的。”
据了解,今年1月初,百度高层要求自然语言处理部门利用“文心”模型研发一款对标ChatGPT的产品。然而,知情人士表示,该项目面临与其他AI开发者类似的挑战。
该项目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如何让模型准确区分含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或指代多个对象的名称,以便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反馈。另外一个挑战在于,使“文心一言”生成的对话看起来更自然,仿佛是人类在交流。同时,提升事实的准确性也是一个技术瓶颈,因为大型语言模型通常是基于词语间的相对概率进行句子生成,而非依赖于具体的信息片段。为此,百度公司已增聘员工来帮助评估和优化聊天机器人给出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