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3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这个人工智能真不能算智能!”3月15日,居住在澳大利亚的罗女士订阅了人工智能研发公司OpenAI的ChatGPT Plus服务,但在询问汇率换算时,得到的回答让她感到失望。“我无法提供实时汇率,因为我的知识截至2021年9月”,ChatGPT Plus如此回应。
在3月14日,OpenAI发布了其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GPT-4。这个新版本究竟有哪些改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如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恰逢此时,百度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将在今天下午两点正式推出,究竟哪家更出色,令人期待。
用户投诉:识图功能仍在测试阶段 汇率数据滞后两年
ChatGPT Plus只提供两年前的汇率数据令罗女士十分失望,而在欧洲留学的林小姐在充值会员后也表达了不少不满。“看到GPT-4推出了许多新功能,尤其是强大的识图能力,我迫不及待想体验,没想到花了20美元却无法使用”,林小姐在开通ChatGPT Plus后发现,她无法找到上传图片的选项。原来,目前用户只能向GPT-4模型发送文本请求,图像输入还在内测阶段。
吸引林小姐付费的正是OpenAI最近发布的多模态模型GPT-4。根据官方介绍,GPT-4不仅可以处理图像内容,文本输入限制提升至25000字,回答的准确性也显著提高,还能生成歌词和创意文本,展现多样的风格。
OpenAI表示,在某些情况下,GPT-4相比于之前的GPT-3.5版本有了显著的进步,新模型的错误答案数量减少,偏离话题的频率降低,禁忌话题的讨论也减少,甚至在许多标准化测试中表现优于人类。
专家:智能对话机器人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商业模式仍待考量
国内外已有多家大型机构推出或计划推出自研的文本预训练通用大模型,众多巨头企业涌入市场,究竟哪些公司能在这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随着OpenAI、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科大讯飞、网易和360等相关产品的相继发布和逐渐成熟,智能对话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缺乏生态系统支持的企业可能首当其冲被淘汰,竞争的焦点也将从技术转向品牌、价格和服务等综合实力。
同时,记者注意到,国内上市公司积极拥抱ChatGPT。汤姆猫在3月9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公司自2023年2月起开始测试将产品功能接入ChatGPT的API(应用程序接口)以实现文字互动。
ChatGPT的未来发展将走向何方?业内普遍认为,这要看其商业模式的探索。“由于通用版ChatGPT的投资巨大且商业模式尚不明朗,短期内,我更看好行业版或专业版的GPT产品。”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表示,OpenAI尚未找到通过该服务获得理想收益的途径,而对于通用搜索引擎提供商谷歌和百度来说,类似ChatGPT的产品不仅带来了新增成本,还可能冲击其原有的搜索服务收入。这也是谷歌为何早期积极投入人工智能项目“谷歌大脑”,却被OpenAI抢占先机的原因。
GPT-4提前亮相
市场目光再次聚焦百度
随着GPT-4的发布,外界的关注再次转向百度。百度之前宣布将于3月16日下午2点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如今,GPT-4在“文心一言”发布前两天亮相,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可能对百度造成压力,但也有业内观点指出,百度的“文心一言”作为“国内版”的大模型非常值得期待,全球的人工智能竞争才刚刚开始,最终的结果仍然未可知。
本月13日,百度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我们让‘文心一言’写了一封邀请函”。根据演示视频显示,操作方式与ChatGPT类似,用户输入需求后,系统会根据要求生成相应内容。截止到稿件发布时,百度内部人士多次对记者表示,发布前内容仍然保密。截至3月15日港股收盘,百度股价上涨3.57%,报133.60港元/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张露、文静
[编辑: 佘湘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