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记者龚雯、宋晨)近日,我国已发布的大模型数量达到1509个,位居全球3755个大模型的首位,这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本届大会设立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围绕“智启新质、智赋千行、智惠世界”的主题,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就。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监测数据,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3.5万家,而我国有5100多家,约占全球的15%。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涵盖基础技术和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此外,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达到271家,其中中国占有71家,约占2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今年基础大模型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新的技术路线正在酝酿中,展现出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的巨大潜力。这一趋势预示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前景广阔,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领军企业为引领、独角兽崭露头角、专精特新企业扎根以及初创公司涌现的良好局面。
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已超过300家,其相关收入约占整个产业规模的70%。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领域也相当广泛,前五名包括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商业智能应用及智算芯片等。
余晓晖进一步表示,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壮大,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相关部门已开始研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测算方法,初步建立了相关指标体系,并启动了标准制定工作,相关标准已经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