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京报报道(记者张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18日召开了关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指出,我国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多个通用大模型,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标准,部分模型的准确率更是超过了95%。
阴和俊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不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成果转化,力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在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加速攻克关键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以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他提到,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创下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而且成功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施工,已在多个工程中取得了显著应用;同时,自主设计建造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其钻采系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最大钻深达11000米。
在先进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正在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目前我国的“灯塔工厂”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40%的市场份额。此外,成功研制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了在单个矿山内百台级、总量3000台级的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矿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
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及用户数量全球领先,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光伏和风电的新增装机持续四年超过1亿千瓦。同时,全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4000万辆,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为全球减碳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夯实未来产业的成长基础,我国在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方面进行了超前布局,开辟了新的赛道以塑造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多个通用大模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些模型的准确率突破了95%,形成了一百多个标杆应用场景。
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上,整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多模态感知和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的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这一进展加速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和电力巡检等领域的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脑机接口方面,已经帮助截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并让盲人重新感受到光明;国产脑起搏器已全面商用,已在8个国家的400多家医院开展植入手术,临床上帮助了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成为人口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