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在百度之后,阿里云推出了其版本的ChatGPT。4月7日,阿里云宣布其大模型“通义千问”正式开启邀请测试。阿里云表示,当前该模型主要面向企业用户进行体验邀请,用户可通过官方网站申请(tongyi.aliyun.com),符合条件的用户将获得体验资格。
获得邀请码后,界面新闻与“通义千问”进行了交流。
根据“通义千问”提供的提问建议(包括电影剧本、职场助手、撰写短文和邮件),我们首先尝试了一些与职场相关的实用问题。
当我询问“如何用项目经历打动甲方”时,它给出的回答如下:
虽然它的回答并未令我感到惊艳,但一位在广告行业求职的朋友则表示:“说的确实有道理。”
在类似的提问中,“通义千问”擅长给出通用的总结和梳理。
在询问如何在B站、抖音和小红书上制作热门内容时,大模型的回答基本一致,只是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做了小幅调整。
在提出一个需要科学解释的问题时,“通义千问”的回答似乎未能让我信服。
当询问“夏天为什么不能下雪”时,它的首次回答既没有提到某些地区夏季也可能下雪,也未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在询问“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时,“通义千问”的回答也不够精准。
当谈到文学创作时,“通义千问”提供的短片剧本虽然不至于乏味,但确实显得平淡。大模型显然还需要灵感的激发。
当我在艺术领域继续提问时,“通义千问”的数据似乎显得过时。询问“最近有什么新上映的电影”后,大模型列出的电影中,有几部的上映时间已是去年的;进一步细化提问后,得到的回答依旧出现错误。
我们还向“通义千问”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诞生的?它表示,其诞生经历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优化与升级、功能与应用扩展几个阶段。
然而,当询问“你何时诞生”时,“通义千问”却给出了“2023年9月2日正式诞生”的回答。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1月,阿里为了解决手机淘宝推荐系统的冷启动问题,启动了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2021年,阿里发布了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M6以及被称为“中文版GPT-3”的语言大模型PLUG,之后又训练出了全球首个10万亿参数的AI模型;到了2022年9月,阿里发布了“通义”大模型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