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92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经过四天的精彩活动,IFA 2025 终于圆满结束。
为了把握下半年科技产业的最新动态,雷科技组织了前所未有的海外报道团队——“雷科技 IFA25 报道团”,在柏林对本届 IFA 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报道,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各大平台上查阅相关信息。
说实话,身为雷科技 IFA 报道团的一员,刚从德国归来时,我的脑海中仍旧回响着展会的种种。尽管我参加过很多展会与发布会,这次联想带来的震撼感却显得尤为不同。除了推出多款 AI 硬件新品外,联想还分享了他们对于 AI PC 及全球化的独特见解。
Q1、联想的 AIPC 与其他品牌有何不同之处?
对此问题,我在此次 IFA 展会中感到十分困惑。
在展会现场,我的直观感受是, 许多品牌都在宣传 AIPC,展台展示的设备与宣传参数乍一看并无太大区别,顶多是某家 NPU 性能稍强,或是某家预装的 AI 软件稍多,但总体上仍是同一碗饭。
然而,联想的展台却显得与众不同。
当然,常规升级的 ThinkPad X9 冰川白也并非不美观,但展台上有两款概念新品尤其引人注目:一款能够实现横竖屏切换的 ThinkBook VertiFlex 概念笔记本,以及一款可实现自动面部跟踪的联想灵动 AI 电脑支架。

(图源:雷科技拍摄)
因此,我心中疑惑:在众多 AIPC 中,联想究竟有什么创新?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海对此作出了回应,他表示:“AI 使我们能够打破思维的界限,激发新的灵感与机会。过去制造 PC 时,总认为必须配备键盘,但未来或许能出现无需键盘的 PC。”
换句话说,联想的理念并非是“AI+PC”,而是希望通过 AI 的思维来“重塑 PC”,亦即设计出全新的个人计算设备。
正如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贾朝晖所言,联想坚信 AI 将带来三大革命性变革。
首先是 交互革命,意味着我们与电脑的互动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从过去的人去适应机器,转变为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方式直接交流。为了支撑这种交互体验,底层的 CPU、GPU 等芯片需由 AI 智能调度与协同。最终,软件形态也将被彻底颠覆,由一个全能的智能体来完成所有任务。

(图源:雷科技拍摄)
联想 AIPC 与其他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出发点。大多数厂商从硬件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将 AI 嵌入其中,即“硬件优先再做软件”;而联想则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反向思考硬件的形态设计,实现所谓的“软件驱动硬件设计”。
在采访中,贾朝晖简要介绍了联想“端 - 边 - 云 - 网 - 智”的全栈 AI 技术布局。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能见到多种形态的 AIPC 概念机。
在联想看来,为了实现最自然的 AI 交互,屏幕必须具有旋转和灵活性。这种设计思路使他们的 AIPC 更像是一个为未来而设计的“原生设备”,而非仅仅是性能更强的传统电脑。
Q2、当前 AIPC 的市场表现如何?
尽管市场上存在对 AIPC 这一产品定位的质疑,甚至对 AI 功能的实际效用表示怀疑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然而联想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于海还表示“可以肯定许多用户购买 PC 就是为了 AI 功能”。
事实上,市场调研机构 Gartner 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如图所示,过去两年 AIPC 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底,AIPC 将占全球 PC 市场的 31%,年出货量将达到 7780 万台。

(图源:Gartner)
在这一过程中,联想始终占据着海外 AIPC 市场的领导地位,并且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上升。
原因何在?
首先,联想会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政策差异,例如在中国推出“天禧”系列,而在海外则有 AI Now、Creator Zone、Learning Zone 等多种产品线。模型选择与功能设计各具特色,但核心技术与基本功能依然保持一致。

(图源:联想)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在消费市场上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战略。
贾朝晖指出,联想将重点放在创作、学习和游戏这三个主要消费场景上,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创作者的需求,联想推出了名为 Creator Zone 的综合方案;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将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在快速发展的游戏领域,AI 则被视为私人教练,既能帮助玩家进行训练、提供战术建议,还能在比赛结束后自动生成精彩集锦,全面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联想深信,AIPC 的真正价值在于软件,这也是他们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Q3、联想在创新方面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的战略是双轨并行,”联想消费电脑事业部副总裁欧阳峻如是说,“若用户需求迫切且整体方案至关重要,我们会迅速推动。”
事实上,联想可能是近年来推出新型笔记本电脑最多的制造商之一。
从全球第一款折叠屏电脑 ThinkPad X1 Fold,到搭载 A 面墨水屏的 ThinkBook Plus,以及经典的双屏 Yoga Book 系列,联想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进入 2025 年,他们勇敢地展示了透明屏幕笔记本和独特的升降卷轴屏笔记本。
尽管这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每一款都让人感到惊艳。

(图源:雷科技摄制,联想展示)
我认为,联想对新形态的执着体现了其“软件推动硬件”的战略。
从某种角度看,这些形态各异的设备旨在探索未来的 AI 交互。当行业仍在竞相提升参数时,联想已经开始为 AIoT 时代的“超级互联”生态进行布局,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硬件形态,领先地定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交互方式。
借此机会,我们雷科技也询问了联想对上游芯片制造商的看法。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峻表示,联想与各大厂商的关系良好,包括 PC 芯片制造商 AMD、英特尔、高通,显卡制造商 AMD 和 NVIDIA,以及软件方面的微软和 Google。总体而言,他们希望更多厂商能参与到 PC 生态中,这样竞争变得更加良性,产品质量更高,用户体验也随之改善。
有趣的是,当现场有媒体提问联想是否因今年的 AI 热潮而感到焦虑时,于海明确表示没有。
根据他的说法,未在此次发布会上推出的并不意味着联想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他们更关注如何将产品做得更出色。
当然,欧阳峻还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新型硬件形态能够替代 PC、平板和手机。我们会继续研究,判断哪些形态真的进入用户的实用阶段,并在这些关键领域持续投入。”
Q4、联想众多品牌之间会出现竞争吗?
欧阳峻对此回答道,在他看来,每个品牌都有其明确的职能。
联想的多品牌战略更像是一个精密的工具箱,而非一堆重复功能的锤子。
例如,ThinkPad 专为商务人士设计,强调专业与可靠;而拯救者和 LOQ 则是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分别定位高端和亲民;YOGA 则迎合追求时尚与创意的年轻群体;IdeaPad 则负责满足大部分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
大家各司其职,用户也能够轻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如果我们关注国内的特供品牌,今年新推出的 来酷斗战者 便相当引人注目,联想充分发挥了 OEM 机型的高性价比和自家优质售后服务的优势,对主打性价比的国产二三线厂商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图源:联想)
再将视线投向海外特供品牌,如德国的 Medion、日本的 NEC 与富士通,这些品牌是通过收购和合作纳入联想的资产。
这些品牌在当地市场已有多年耕耘,是真正的“地头蛇”,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联想将它们纳入旗下,并非为了取代,而是为了强强联合,与联想品牌形成互补,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当地市场。
因此,这一系列的组合策略使得联想的全球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产品出海”,而是携带整个品牌生态和地方智慧一同出征。
Q5、联想如何在德国市场站稳脚跟?
在联想工作了 20 年的 Oliver,目前负责德国和奥地利的业务,他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Oliver 坦承,德国市场的确非常特殊,“可能是监管最严格的市场,有人甚至认为是过度监管。”然而在联想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事,因为这里的规则非常明晰,只要遵循本地的规范,便能顺利推进业务。
联想设定的目标就是 极致的本地化运营。
正如所言 渠道为王 ,联想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渠道网络,确保当地渠道商的成长与联想的增长紧密相连,这使得他们在德国的收入超过 90% 都来自合作伙伴。用 Oliver 的话说, 他们成功的一大秘诀便是“易于合作”。
更出色的是,他们还进行 本土创新。联想在德国建立了 5G 研发和 AI 研究中心,依靠德国的工程师,遵循德国法规,为当地市场研发产品。同时,他们在匈牙利建厂,实现“欧洲制造”,响应速度和供应链韧性远超竞争对手。

“`html
(图源:Medion)
在产品方面,联想不仅成功收购了 Medion,还拥有了强大的 ThinkPad 品牌,这在德国市场上形成了相当可观的品牌影响力。
令人感兴趣的是,德国注重“隐私优先”的文化使得 AIPC 的本地计算能力成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用户数据在本地进行处理,无需上传至云端,完美缓解了用户的顾虑,因此联想的混合 AI 战略(本地与云端结合)在德国市场中如鱼得水。
听到这一说法,雷科技不禁问道:“那么 AI 智能体在德国市场的表现如何呢?”
Oliver 回应称,目前智能体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联想更多地将智能体应用于与客户的初步互动,如聊天机器人或基础客服支持,但在公司内部,他们也悄然构建了能够协助销售团队的智能体,以更迅速地阅读文档和分析客户的 RFP 等。
可以预见,这些智能体不仅限于内部使用,未来也会被开发为面向客户的工具,帮助客户提升业务水平,就像联想推出的 Care of One 服务,旨在帮助客户优化 IT 部署,并通过 AI 功能实现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中国定期邀请德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前往中国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活力与创新速度。
因此,你会发现,联想在德国取得成功,并非依赖单一的策略。
他们深入理解当地的文化与规则,以贴近民心的方式建立合作生态,并通过实实在在的本地化投入(如研发和生产)来展示诚意,这正是全球企业应有的做法。
Q6、在联想看来,PC 产业持续繁荣的关键是什么?
有趣的是,几位高管的回答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生态。
贾朝晖描绘了一个“超级互联”的未来:“用户需求正在从单一硬件转向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围绕个人智能体,结合 PC、平板、手机、眼镜等设备,构建一个生态系统。”
在联想设想的生态系统中,PC 依然是计算与生产力的核心,但已不再是孤立存在。每个人的 AI 智能体在系统层面实现互联,能够在所有设备之间无缝流转,完美融合为一个整体。

(图源:联想)
举个例子,你在使用 AR 眼镜开会时,会议记录将由 PC 上的智能体自动整理;当你用手机拍照时,PC 上的创作工具会立即调用并开始处理;更亲民的是,用户可以在手机与 PC 之间无缝切换内容。
正如 Oliver 在回答雷科技时所说,“我们已经通过 Smart Connect 方案将手机与生态系统进行了连接,未来也会全力发展摩托罗拉品牌的潜力,希望它在德国能够取得与 PC 业务同样的成功。”
展望未来,混合 AI 和 AIPC 依然将是联想的业务核心。作为市面上唯一一能实现从口袋到云端的厂商,联想衷心希望用户的 AI 体验不再局限于单一设备,这正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所在。
当然,联想不仅仅想要制造自己的设备,还希望能够融合第三方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体验。
总而言之,联想所构想的 PC 未来,是以个人超级智能体为“大脑”,以 PC 为核心中枢,连接所有智能设备形成一张“网”。这张生态网络,正是他们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大底气。
总结
通过此次专访,我深刻感受到,联想正在进行一场宏大的布局。
从“端 - 边 - 云 - 网 - 智”的全栈 AI 技术架构,到“双轨”驱动的创新理念;从全球品牌战略到深入本土的精细化运作,联想的每一步都走得既大胆又稳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显得格外耀眼。
AIPC 的浪潮已然到来,但联想所见的,显然不仅仅是一台更智能的电脑,而是一个由 AI 驱动、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在这场变革中,他们凭借技术、品牌、渠道及全球视野,努力为“PC 的未来”书写全新的答案。
这个答案,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期待。
9 月 5 日至 9 日,世界最大的家电与消费电子展 IFA2025 在柏林隆重举行。
联想、海信、TCL、美的、长虹、海尔、时空壶、未来智能、安克、绿联、云鲸、追觅、MOVA、添可、影石 Insta360、大疆、万得厨、涂鸦、徕芬、影目、Rokid 等中国科技巨头齐聚柏林,向全球展示中国 AI 硬科技的实力。
雷科技 IFA2025 报道团队已在现场就位,针对 AI 硬科技的新趋势,特别是中国品牌在这一世界级盛会上的表现进行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