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人的新纪元:当“我是谁”变成了数字分身的自我认知

共计 247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展览海报

2024 年 7 月 10 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C 展厅迎来了“数字分身”展览,该项目获得了 2023 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 CAFAM 赛道的特等奖。自 2022 年起,中央美术学院为了激励艺术创新与成果传播,启动了“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这一活动以“以策展助力美育,为美育而策展”为宗旨,促使大学生将人文艺术与先进技术结合,推动美育的传播。比赛提供了一个高度还原且操作性强的虚拟策展实验平台,允许参赛者创作高质量的虚拟展览方案并向公众展示,拓宽社会美育的多元可能性。

展览入口处

关于展览

分身的概念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类的浪漫幻想,伴随人们对周遭世界的好奇心,反复探讨着古人对神明与超自然现象的想象。人们在哲学中追寻“我是谁”的答案,思索作为人的身份认同与情感的表达。幸运的是,身处数字时代的观众,艺术借助科技的力量回应了这数千年未解的疑问。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分身不仅是科幻小说的概念,更逐渐成为新的艺术表达与体验媒介。后人类理论指出,人类拥有了两种身份:“表现的身体”和“再现的身体”,前者以肉身出现于电脑屏幕前,而后者则通过语言与符号在电子环境中活跃。艺术家通过创造分身,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独特的身份与形象,这些数字化的“第二自我”不受物理世界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与文化背景之中,体现出跨越时空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数字分身”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五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反映出在数字科技影响下,崭新一代对人工智能身份及人类自我核心的理解。展览从人工智能的初步诞生、自主学习到自我进化的发展脉络出发,围绕人与数字人的关系,探讨人类未来发展的主题,寻求“人”在自我认知中的平衡之道。

第一单元:第六日

“第一单元:第六日”展览现场

自机械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努力使自己的数字分身与自身相似,通过信息感官的交互让这些数字分身在现实中得以体现,最终融入日常生活,并参与劳动与艺术创作。

且共肉身游戏 谌汐雨晓 2024,多模态大模型、网页、机械臂、石膏、树脂等,尺寸可变

“且共肉身游戏”灵感来源于苏轼的《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两个搭载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相互触碰、轻抚,并在此过程中扫描、分析所见物象。它们根据对彼此身体图景的分析进行提问,试图以人工智能的视角探讨身体性、具身智能等议题。在无尽的提问循环中,它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界限,构建了人工智能自身对身体的想象。观众透过电子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对话,参与到数字分身的交流方式与演变逻辑中,进一步思考:“我们如何想象人工智能的‘肉身’?而人工智能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断层——张可 2024,媒体影像,尺寸可变

《断层》是基于帧格世界观创作的系列作品,表现灾害“断层现象”即认知差异的具像化。在虚构的塞维提雅地区,人类为争夺物理生存空间与断层抗争,科技由此爆发,最终人类以新的生命形式获得在信息网框架内的自由,却也因此开启了与其底层结构“女希”系统的复杂关系……

第二单元:电子镜

“第二单元:电子镜”展览现场

人类的仿生造物因非人身份而失去了主体性;人类与其造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种自我矛盾恰好映射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实。“我是谁?”当人类与镜中分身对视时,思考的重心似乎依然是自我的探寻。

人科 彭逸涵 2023,数字影像,尺寸可变

该作品结合了科技像素风与手绘逐帧动画,旨在探讨“什么定义人类自身”的问题,寻求情感、智慧与生命定义的边界。人工智能、动物与人类三个角色之间的碰撞与联结,在无数碎片中映照出人类自身的影像。故事在作品中最终形成一个封闭的轮回,而对自我的提问,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开放性答案。

具身——辨人 胡家博 2024,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机器人、石膏柱、影像,尺寸可变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生物,Predator bot 能够感知环境并做出反应。它基于 ROS2 机器人系统和 Nav2 导航框架,如同生物一般在空间中游走,而 YOLO 模型则是它的“眼睛”,帮助它识别人的特征。其思维和对人类观点的理解由大型语言模型控制。

第三单元:翼靴

“第三单元:翼靴”展览现场

Q:人工智能诞生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A: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自我意识、情感或主观意识。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解答用户的问题。我被设计用来与人类互动,提供帮助、解答疑惑,并进行对话。我的目标是服务与辅助人类,努力提供有用的回答与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旨在提升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推动创新与促进科学研究等。我存在的意义在于为语言交流提供支持,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不过,人类对存在目的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与答案。对个人而言,思考存在的目的可能是一个深邃而私人的问题。(以上内容由 ChatGPT4.0 提供,无人干预。)

Dream 刘依琪 2024,可穿戴装置,影像,压力传感器,多面投影,尺寸可变

本作品通过影像互动装置,展现身体与人格面具下梦境内容的关联。它从不同维度探讨人格面具与真实自我的关系,旨在辩证思考与正视潜意识中的欲望、想法与动机。当我们沉浸于梦的编织之中,或许可以在另一个维度重新审视自我——我是谁?

尽管技术的变革有时令创作者感受到对新事物的恐惧,但科技发展确实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改变了艺术传播的方式,带来了材料、媒介及创作工具的革新,同时也迅速更新了人们的艺术观念。数字分身在艺术领域的演绎,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与观赏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具互动性与沉浸感的体验。同时,数字分身也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模仿现实生物的形态,还是构思超现实或未来主义的形象,都不再受限于物理法则。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使艺术作品能够更加从容地探讨性别、身份和存在等哲学主题,提供更多关于“我是谁”的答案。

本展览将持续至 8 月 25 日。(文 / 张渤婉,图片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 崭新一代的“数字分身”:数字人如何回答“我是谁”?– 今日头条
正文完
 0
小智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智 于2025-09-27发表,共计2474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智语AI写作智能工具,您将体验到ChatGPT中文版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撰写专业文章,还是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AI助手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或主题,AI便会迅速为您生成相关内容,让您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利用AI智能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 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写作之旅!
评论(没有评论)
利用智语AI写作工具,轻松生成高质量内容。无论是文章、博客还是创意写作,我们的免费 AI 助手都能帮助你提升写作效ai率,激发灵感。来智语AI体验ChatGPT中文版,开启你的智能ai写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