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8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工智能标准化助力中国科技腾飞
在 2023 年 9 月 9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了 2025 年第三季度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发言人兼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 30 项人工智能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的有 84 项。这些标准涵盖了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及安全治理等多个重要领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王秋苹介绍,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以及钢铁和电力等传统行业中,陆续发布了 10 项国家标准,并立项了 48 项技术文件。这些标准正在加速引导创新走向实际应用。
她指出,“这些标准实质上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导航仪’和‘加速器’。”例如,“AI 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和“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将算力评测与软硬件接口进行了统一,切实加强了中国自主 AI 生态的基础。此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方法”标准则为内容安全设立了“警示牌”和“防火墙”,明确了技术应用的伦理底线。
此外,中国主导制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处理指南》国际标准,正在将“中国方案”转化为“世界语言”,为全球 AI 治理提供中国智慧。自 2021 年全国机器人标准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经发布了 126 项国家标准,另有 41 项正在开发中,这些标准覆盖了工业、服务、人形、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基础通用、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王秋苹还提到,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热烈反响,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为机器人赋予更多智能和灵魂。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新兴市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目前正在全力推进 15 项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制定,并将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安全、驱动技术及数据利用等方面的标准,以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腾飞,飞得更高、更稳。(苏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