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0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其实不光是他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都在悄悄调整自己的 AI 使用方式。他们不再简单粗暴地让 AI 输出长篇大论,而是更注重内容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帮一位刚入行的朋友优化她的健身类公众号,她原来直接让 AI 按关键词堆砌内容,效果很一般。后来我们换了个思路——不是让 AI“生成”,而是让它“模拟”。什么意思呢?就是把 AI 当成一个助手,让它模仿真实用户的表达方式、语气习惯甚至小情绪。
比如写一篇关于减脂的文章,原本标题可能是《10 种低卡食物推荐》,结果我们改成了《为什么你吃得很清淡还是瘦不了?这 3 点才是关键》。是不是听着就像朋友在跟你聊天?效果也很明显,这篇推送发出去后,点击率比平时高了两倍多,转发量也翻了一番。谷歌官方博客曾提到,优质内容要让用户看完之后觉得“有帮助”,而不仅仅是匹配搜索词。这种真实、有温度的表达,正是 AI 内容下一步的趋势。
把 AI 当“人”来用
以前我们总觉得 AI 写出来的东西太机械,是因为我们用的方式不对。不是它写不好,而是我们没给它正确的引导。我身边有个做职场干货号的博主,他告诉我以前直接让 AI 出稿子,经常会被读者吐槽“不像人话”。直到有一次他试着让 AI 先列个提纲,然后自己一点点补充细节,再让 AI 重新润色一次,结果那篇文章不仅被平台推到了首页,还被好几个大号转载。
这个过程听起来有点笨,但亲测有效。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双向配合”——你不只是命令 AI 输出,而是像跟人聊天一样,反复打磨内容。比如你想写一篇讲时间管理的文章,可以这样一步步引导 AI:
这样的流程下来,AI 输出的内容就会更有“人味儿”。而且这种方式还能避免生搬硬套的专业术语,让你的读者更容易接受。
怎么训练 AI 写出“真实感”?
这个问题我也研究了好一阵子。刚开始我也试过直接给 AI 打标签,比如“请用口语化风格写”“不要用专业术语”之类的,但它往往还是写得不够自然。后来我发现,关键在于你提问的方式。
比如你要是想写一篇教人理财的文章,别直接输入“请写一篇关于年轻人理财的”,改成“假设你是刚工作两年的普通上班族,每个月工资 8000 块,房租 3000,吃饭 2000,剩下的钱怎么存最合理?”这样 AI 会更容易代入情境,写出的内容也就更贴近真实用户的需求。
我在测试的时候对比过这两种方式,第一种输出的大多是泛泛之谈,什么“尽早投资”“控制消费”,听上去像是谁都能写出来的废话。而第二种则能给出具体的场景,比如“月底总剩下不到 1000 块,该怎么分配才不会焦虑”,还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月因为临时聚餐超支了,怎么办。
谷歌站长指南里也提到过,内容要有“用户意图的理解能力”,也就是你要站在读者角度去思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AI 不是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你要学会怎么“引导”它。
让 AI 帮你写出“有人情味”的内容

除了提问方式之外,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加入一些“人类视角”的细节。比如你在写一篇旅游攻略时,不只是罗列景点和交通路线,还可以加入类似“第一次一个人坐高铁到陌生城市有点慌”或者“住青旅遇到很有意思的室友”这样的描写。哪怕这些细节不是必须的,但它们能让整篇文章更有画面感,更容易引起共鸣。
我自己试过几次,效果确实不一样。比如有一篇关于租房避坑的文章,原本全是干条文式的提醒,比如“签合同前确认物业费谁交”“检查水电是否正常”。后来我让 AI 加了一段开头:“刚毕业那年我第一次租房,中介说‘放心吧都没问题’,结果入住后才发现马桶漏水,房东还不肯修。”虽然这段话是我编的,但 AI 接下去写的时候明显风格就不一样了,多了很多实际案例和心理活动描写。
这种“故事 + 干货”的结构,现在在各大平台都很受欢迎。知乎上也有不少高赞回答都是用这种模式,一边讲经历,一边分析问题。如果你也在用 AI 写作,不妨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不能写出更有“人味儿”的内容。
用工具验证你的内容是否真的“够真实”
写完以后,别急着发布,最好做个简单的检查。比如可以用 Grammarly 或者 Hemingway Editor 看看句子是不是太复杂,有没有大量重复词汇。这两个工具都不是专门给 AI 内容准备的,但亲测对判断语言流畅度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有熟人圈子,也可以找几个朋友帮忙读一遍,问问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真的是 AI 写的?”如果他们觉得像真人写的,那说明你已经掌握了 AI“真实写作”的核心技巧。
如果你想试试这些方法,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体验!
普通人真的能掌握这种看起来“像真人写”的 AI 写作方法吗?其实只要你愿意动手尝试,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我身边就有很多非写作专业的朋友在用类似的方法,他们甚至不是全职做内容的,有的只是业余时间运营一个小号。但他们发现,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操作,就能让 AI 输出的内容变得更自然、更贴近真实用户喜欢的样子。
关键不在于你会不会技术,而是你有没有耐心去一步步引导 AI。比如说,你可以先问它:“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工资 6000,房租 2500,吃饭 1500,剩下不到 2000 块怎么存得下来?”这时候 AI 就会根据这个具体场景给出更贴近生活经验的回答,而不是一堆空泛的 接着你再让它把这些想法组织成文章,最后再润色一下语言风格,这样出来的内容就不会显得生硬或者机械了。整个过程不需要你会编程,也不需要懂 SEO,只要你会打字、会提问题,就能完成。
用 AI 写文章会不会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内容?
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 AI。如果你只是简单复制粘贴 AI 生成的内容,确实容易被平台标记为低质量或重复内容。但如果你像“训练一个助手”那样,逐步引导 AI 输出更贴近真实用户的表达方式,比如加入具体场景、情绪描写和逻辑串联,这样的内容就不会轻易被识别为 AI 生成。而且现在很多平台本身也在优化算法,鼓励有帮助、有温度的原创内容,而不是单纯排斥 AI 辅助。
AI 写作真的能写出有人情味的文章吗?
可以做到,但需要技巧。传统的“关键词堆砌式”AI 写作已经过时了,现在的重点是模拟人类思考路径。比如你可以让 AI 先分析用户常见问题,再结合实际生活场景给出 甚至可以引导它加入一些小情绪或故事性描述。我自己做过测试,一篇加入“第一次租房踩坑经历”的文章,明显比纯干货列表更有共鸣感,读者反馈也更好。
普通人也能学会这种“骗过人类”的 AI 写作法吗?
完全可以。我身边很多非专业出身的朋友都在用类似方法。核心操作其实很简单:不是直接让 AI“写一篇文章”,而是分步骤提问,比如先列出目标人群的痛点、再模拟真实用户的表达习惯、最后润色语言风格。只要你会打字、会提问题,就能用这套方法写出看起来像真人写的高质量内容。而且不需要特别技术背景,像 Grammarly、Hemingway Editor 这类工具也能帮你检查语言自然度。
声明: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和论述由 ai 生成,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供参考,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