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2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用户用 AI 续写小说被索赔 128 万:火龙果写作摊上事了
这事儿得从三个月前说起。某网文作者“墨染江南”在晋江文学城连载小说时,突然收到平台下架通知——他的新作《星轨迷途》被指抄袭起点中文网 2018-2023 年连载的爆款作品《银河战纪》。调取后台数据才发现,他用火龙果写作 AI 续写的 5 - 8 章内容,与对方作品的关键剧情相似度达 74%。
涉事章节 | 相似度检测 | 争议段落字数 |
---|---|---|
第 6 章机甲对战 | 81% | 1872 字 |
第 7 章星舰逃亡 | 68% | 1543 字 |
二、AI 续写算不算抄袭?法律正在打补丁
2024 年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AI 生成内容侵犯他人权益的,使用者要担责。但实际操作中,当用户仅提供“星际战争 + 机甲元素 + 双男主”这样的关键词,AI 自动生成的文本却撞车已有作品,这种“间接侵权”该怎么算?
法律界分成了两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法官认为,只要用户存在诱导 AI 模仿的行为就构成侵权;上海知识产权法庭的判例却显示,当用户输入指令与最终作品相似度低于 30% 时,平台应负主要责任。这种裁判尺度差异,让创作者和平台都头大。
三、技术黑箱里的模仿游戏
火龙果写作的技术人员透露,他们的 AI 模型训练数据包含 2015-2025 年全网公开的 3000 万部文学作品。虽然系统会自动过滤掉明显抄袭内容,但那些“借鉴世界观架构”“模仿叙事节奏”的隐性抄袭,算法根本识别不了。
更麻烦的是创作记忆功能:用户 A 曾输入过《三体》的经典片段,三个月后用户 B 让 AI 续写太空题材小说时,系统可能无意间调用了之前的记忆库。这种跨账号的数据污染,让侵权认定变成扯皮大战。
四、用户协议里的免责条款管不管用
翻看火龙果写作的用户协议,第 8.3 条确实写着“禁止将 AI 生成内容用于商业出版”,但同时又承诺“续写内容保证原创性”。这种自相矛盾的条款,在诉讼中反而成了对方的把柄——原告律师抓住“保证原创”四个字,咬定平台存在虚假宣传。
其他 AI 写作平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XX 智能写作在最新版协议里加了风险提示弹窗,每次生成超过 500 字都会弹出“请自行检测相似度”;YY 文案助手则推出了 1988 元 / 年的版权检测套餐,号称能筛查 95% 的潜在雷同。
五、创作者们的两难选择
现在网文圈流行着“三不碰”潜规则:不碰 2010 年后的热门 IP、不碰特定历史时期(比如 1990-2000 年代的国企改革)、不碰经典故事结构(如“废柴逆袭”套路)。有位月更 20 万字的作者吐槽:“现在开新书前得先花三天做 AI 检测,生怕哪个段落被系统‘致敬’了。”
平台也在测试新功能,比如强制标注 AI 生成比例。如果某章节 AI 参与度超过 50%,发布时会自动打上“智能辅助创作”标签。但这个方案遭到抵制——读者看到标签就直接划走,作者们抱怨这是变相限流。
这事儿现在法律上确实还没个准数,就像你去超市买西瓜——每个法官心里那杆秤都不太一样。北京互联网法院去年判的那个案子挺有意思,有个短视频博主用 AI 洗稿洗出 32% 的相似度,结果被认定侵权。但你要真较起真来,有些网文作者自己手写还能撞梗撞到 25% 呢。这次火龙果写作摊上的 128 万索赔案,关键不在 74% 的平均相似度,而是第 6 章机甲对战的战斗场景分镜,跟《银河战纪》2019 年更新的第 42 章像得离谱,连反派机甲左肩的裂纹位置都一模一样。
现在平台用的查重系统也魔幻,光是扫文字相似度根本不够看。去年某平台更新了剧情架构比对算法,能把世界观设定、人物关系网这些抽象元素拆成代码来对比。就像这次被告的《星轨迷途》,虽然主角名字改了,但那个双男主从相杀到相爱的转折点,跟《银河战纪》2021 年大结局前 5 - 8 章的叙事节奏完全同步。法官调了后台数据才发现,用户当初输入的提示词里藏着“参考银河模式”这种危险操作。
火龙果写作 AI 续写的相似度达到多少算侵权?
目前法律尚未设定统一标准,但北京互联网法院判例显示相似度超过 30% 可能被认定侵权。此次案件中争议章节相似度最高达 81%,且涉及 2018-2023 年连载作品的完整剧情架构,成为判赔关键依据。
使用 AI 续写时如何避免版权风险?
避免输入具体作品名称或详细设定,可尝试融合多个创作方向(如“科幻 + 悬疑”复合题材)。若生成内容超过 500 字,使用专业查重工具筛查 2015-2025 年间的网络文学数据库,重点检测 5 - 8 章等易重复段落。
平台是否应为 AI 生成的侵权内容负责?
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若用户输入指令与侵权内容关联度低于 30%,平台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但火龙果写作的用户协议将商业用途风险转嫁给用户,实际判罚需结合具体案情。
AI 写作工具如何检测内容相似度?
主流平台采用“三层筛查”机制:首先比对近 3 年热门作品库,其次扫描 2010-2025 年经典文学数据库,最后用 NLP 算法分析句式结构。但该系统仍可能漏检模仿叙事节奏或世界观架构的隐性抄袭。
不同地区法院的裁判差异会影响创作者吗?
是的,北京侧重用户责任,上海倾向平台担责。创作者保留完整的创作日志(包括每次输入的 5 -12 个关键词),并避免在 AI 生成内容中直接使用 1990-2000 年代特定历史事件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