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AI 续写作文工具为何突然爆火?
打开某短视频平台,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宣传 ” 输入关键词秒出满分作文 ”。某家长群流传的截图显示,有学生用 AI 续写功能把 20 分的作文题刷到 18 分,直接带动了工具下载量暴涨。平台数据显示,7-15 岁用户占比超过 65%,部分班级甚至出现 ” 全班组团开会员 ” 的现象。
平台名称 | 核心功能 | 收费模式 | 适用年龄 |
---|---|---|---|
作文精灵 Pro | 段落续写 + 范文生成 | 5 元 / 次 | 10-18 岁 |
学霸写作助手 | 实时纠错 + 素材推荐 | 98 元 / 月 | 12-22 岁 |
▍十万元天价账单从何而来?
“ 孩子说每次续写只要 5 块钱,结果两个月刷了 2000 多次!” 杭州家长李女士出示的账单显示,其子为优化一篇参赛作文反复生成 36 次,单篇花费就达 180 元。更让家长愤怒的是,系统会通过 ” 差 2 分就满分 ” 的提示诱导继续消费,部分学生甚至用家长手机免密支付。
▍平台收费机制暗藏玄机
虽然服务条款写着 ” 单次生成收费 ”,但实际操作中:
有家长发现,孩子为完成 800 字作文至少要支付 40 元,远超线下辅导班单价。
▍AI 写作是否在摧毁创作能力?
北京某重点中学语文组长透露,已发现学生作文出现 ” 千人一面 ” 现象:” 上周收的 30 篇《我的梦想》,28 篇开头都是 ’ 在浩瀚星河中 …'” 教育专家指出,过度依赖 AI 会导致:
▍监管利剑何时出鞘?
目前市面主流 AI 写作工具均未接入防沉迷系统,部分平台甚至通过 ” 续写次数换游戏皮肤 ” 刺激消费。值得关注的是,2023 年 8 月出台的《生成式 AI 服务管理办法》尚未对教育类应用做出具体规定,未成年人网络消费仍存在监管盲区。
打开支付宝账单仔细看,5 块钱的单次消费下边可能藏着“智能润色 3 元”“高级素材包 2 元”——杭州家长李女士就是在孩子连续刷了 8 次续写后,发现实际每笔支出都多了 5 - 8 元附加费。这些消费明细往往折叠在二级菜单里,得点开“查看详情”才能发现猫腻。
凌晨两点手机突然震动?可能是 AI 写作平台在推送“深夜特惠包”。有家长发现,孩子在 0 - 6 点时段使用工具时,页面会自动弹出“再写 3 次送会员”的倒计时弹窗,一旦点击确认就会触发连续扣费。最狠的是那个“智能优化”勾选框,每次生成段落时都默认开启,10 岁小孩根本不会留意到角落里的取消按钮。
▍AI 续写作文工具如何识别隐藏收费?
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核查:1)检查支付记录中的单次消费金额是否叠加附加服务费 2)查看是否被默认开通 ” 连续生成包 ” 等套餐 3)注意凌晨 0 - 6 点时段的自动续费提醒。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并通过应用商店设置消费限额。
▍孩子使用 AI 写作会导致能力退化吗?
教育专家指出,7-15 岁学生若每周使用超过 3 次,会出现原创能力下降迹象。具体表现为:写作依赖固定模板、无法独立构思文章结构、修辞手法重复率高达 70%。将 AI 工具定位为 ” 写作急救箱 ”,仅用于突破写作瓶颈时参考。
▍哪些年龄段最常使用这类工具?
根据平台公开数据,主要用户集中在 10-18 岁区间。其中小升初(12 岁)和中考前(15 岁)两个阶段使用频率暴增 300%,部分高考复读生(18-22 岁)也会购买高阶会员获取大学级范文库。
▍遇到诱导消费如何维权?
可采取以下步骤:1)收集充值记录和诱导消费截图 2)向 12315 平台提交未成年人消费退款申请 3)联系银行对争议账单发起申诉。2023 年已有成功案例显示,监护人能追回未满 14 周岁儿童的全部消费金额。
▍AI 续写工具适合长期使用吗?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表明,12-16 岁学生连续使用 3 个月后,62% 会出现 ” 写作焦虑症 ”——离开 AI 就无法下笔。单次使用不超过 20 分钟,且生成内容必须经过二次修改。部分学校已出台规定,禁止在期中 / 期末作文中使用 AI 辅助工具。